原标题:工业强市推进高质量发展 “干”字当头建设“多彩明光”
明光市绿色涂料产业园
明光市城南小学
明光市首家上市公司——安徽龙利得包装有限公司智慧仓库
桥头镇金桥湾特色水产养殖
安徽扬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扬声器组装车间生产线
女山湖特大桥
明光新城区鸟瞰图
五年来,明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上下团结一心战疫情、众志成城斗“洪魔”、尽锐出战抓脱贫,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谱写了荡气回肠的发展“进行曲”,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明光市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攻坚克难、阔步前进,打造了绿色涂料、高端电子信息、智能机器人等一批高端产业,工业强市建设势头强劲,“中国绿色涂料之都”梦想成真,经济总量由安徽省第47位提升至第37位。明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时,始终坚持重实绩、重实干的鲜明导向,大力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锻造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进一步营造了“朗朗乾坤、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当前,明光全市上下风清气正、政通人和,正处于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好时期。
强工业、兴产业,综合实力
在争先进位中实现“大跃升”
明光市委响亮提出工业强市战略,以工业大突破推动经济大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达196个、132个、72个,分别是“十二五”的1.5倍、1.9倍、1.5倍;招大引强实现突破,九洲新能源光伏玻璃、状元坊新经济产业园2个超50亿元工业项目签约落地。围绕打造“五个百亿产业”,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绿色涂料产业高歌猛进,三棵树涂料、嘉宝莉科技等31家知名绿色涂料及配套企业竞相入驻,绿色涂料产业园已成为全国规模大、产业链全、集聚度高的绿色涂料产业园区,获批安徽省第一批化工园区,荣获“全国绿色涂料园区”“中国绿色涂料基地”“中国涂料行业‘十三五’高质量发展园区”称号,“中国绿色涂料之都”实至名归。
凹凸棒基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获批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凹凸棒基产业获安徽省政府单独发文支持,纳入国家非金属矿、国家建材“十四五”发展规划。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无中生有,华铭达科技、云芯电子等一批企业“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升规”;6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光伏玻璃产业蓄势而发,九洲新能源光伏玻璃项目于7月1日举行开工仪式。艾草产业异军突起,打造全国“三足鼎立”格局。明光白酒、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龙利得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浩淼安防成功挂牌新三板精选层,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明光酒业与古井集团战略合作,生产、销售、税收直线上升。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较2015年基本“翻一番”,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抓项目、增后劲,发展动能
在追赶跨越中实现“大增强”
明光市以抢攻会战之势全力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早达效。“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城建、交通、产业、民生等领域重点项目683个、完成投资729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728个、资金50.2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1.1倍、1.6倍、1.2倍、1.7倍;衡光新材料、明光新火车站、G104绕城线、女山湖特大桥等452个重点项目投产投用;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621个,总投资3763亿余元;明光通用机场、明徐高速桥头互通、明盱高速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全速推进,明光进入大规模建设新阶段,呈现一派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生动景象。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滁州分会场活动、滁州市“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推进会等一批重大项目现场会先后在明光举行,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补短板、强功能,全面小康在攻坚克难中实现“大收官”
明光市12个贫困村高质量出列,17603名绝对贫困人口“全面清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字融合”工作法在安徽省推广,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取得全省“好”的等次,全省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现场会、滁州市社保扶贫现场会先后在明光召开,全面小康交出优异答卷。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池河翘嘴鲌保护区实现全面退捕禁捕,淮河、池河等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河(湖)长制工作连续四年获滁州市一等奖;新增造林21.2万亩,创成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61个,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2倍,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超90%,稳居滁州市前列。推深做实“1+9+N”方案体系,全力维护政治、经济等领域安全,风险防控扎实有力。
抓特色、创品牌,乡村振兴在积极探索中实现“大进展”
围绕农业高质高效,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三湾两园一谷”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运营,明光农业科技园区创成第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成金桥湾、潘村洼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驭景苗圃场、泊岗银杏基地创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明光艾草产业园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持续做好“一棵菜、一棵树、一棵草、一盆鱼”特色农业文章,“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165个,“明光艾草”“明光甜叶菊”跻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明光梅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围绕乡村宜居宜业,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擂台”。围绕农民富裕富足,大力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明光市135个村与164个企业全部实现村企联建,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村达22个,1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2488家,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成150公里,柴郢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抓创建、提品质,城市面貌
在建管并重中实现“大变化”
坚持“精致秀美”“小家碧玉”城市建设理念,精心编制系列规划,全力打造“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有声”的公园城市,五年投入105亿元,实施城市重点项目205个,建成区达3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5%;新建九道湾公园、迎宾公园等公园21个,增绿、增花、添彩490万平方米,打造景观亮化工程77个、“虾兵蟹将”“彩虹步道”等特色城市小品9个;征收房屋面积12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7700套、100余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4个,建成泊车位3.8万余个。因地制宜增加口袋公园、林荫活动场所,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入园”,先后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重改革、求创新,发展活力在创新引领中实现“大迸发”
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38项,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托管等改革经验广泛推广;“小委大公司”“综治户长制”等一批标志性原创性改革成果竞相涌现;跃龙集团市场化转型成效明显,资产、净利润实现“翻一番”。致力打造长三角投资首选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企业家绿色服务“一卡通”制等30项暖企制度,为企业提供“营养师式”服务,“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写入省委、省政府文件。中国涂料协会年度峰会、中国粘土矿物产业发展招商大会、三棵树全球合作伙伴峰会等一批高规格会议先后在明光召开,明光营商环境“金字名片”越擦越亮。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98人。设立院士工作站4家,新增大院大所合作项目16个,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9家。投资促进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市”通过验收。
惠民生、办实事,群众福祉
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大提升”
深入推进33项民生工程,每年办好“10件重点民生实事”,五年投入197.8亿元,民生财政支出由2015年的27.7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40.5亿元,增长了46.2%。全力保民生增福祉,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域运营;创成全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天然气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通”。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74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5%,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深入推进“健康明光”建设,中国针灸学会专家工作站和科普教育基地双双落户明光;市人民医院获批设置三级综合医院,市中医院创成三级中医院;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称号。市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全省退役军人基层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明光召开;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依法治市、基层社会治理、扫黑除恶等工作成效明显。
抓党建、强引领,政治生态
在持续营造中实现“大优化”
明光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学习、坚定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警示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明光发布”微博荣获“全国优秀基层微博奖”;“明光发布”微信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突破力政务新媒体”“安徽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县区十佳”称号;“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在庄上”“老墙根解决大问题”等做法反响好。在重点工作一线评选月度“干部之星”1532人次,提拔重用521人次,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先后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43个,打造星级支部232个。设立非公企业“红色车间”助力复工复产,创新“明光党员之声”“明光组工之窗”等特色载体,打造了“多彩明光先锋行”“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特色党建品牌。坚持挺纪在前,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不实举报澄清制度”、巡察“双评估”制度获得好评。
今后五年,明光市将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以赴打造中国绿色涂料发展样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省际区域性物流基地等“两区三基地”。目标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超500亿元,冲刺全省县域经济30强,财政收入超5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滁州市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翻一番”,把明光建设成“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美好新明光,让每一个明光人都过上美好生活。
(本版图文供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