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琳瑞):9月22日,作为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系列交流活动之一,中法汽车科技与艺术交流展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开幕。参加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的中法嘉宾在论坛结束后与来自北京市委办局、博物馆、艺术界、汽车行业、媒体等各界嘉宾200余人共同出席开幕式。
本次中法文化论坛系列交流活动以“时光交汇 美美与共”为主题,包括启动“中法汽车科技与艺术交流展”、 共话“时间的故事”和品鉴“文化的盛宴”三个板块,是北京汽车博物馆以车为媒开启的中法之间汽车科技与艺术交流活动。
中法汽车科技与艺术交流展拉开帷幕
中法文化论坛副主席、艺术8创始人佳玥女士致辞(供图 北京汽车博物馆)
丰台区副区长张婕女士致辞(供图 北京汽车博物馆)
活动现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先生,丰台区副区长张婕女士,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先生,上海科技馆周元博士,上海科技馆艺术8创始人、中法文化论坛副主席佳玥女士,法国青年艺术家列思先生,中国青年艺术家王恩来先生,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杨蕊女士等嘉宾共同启动了本次“中法汽车科技与艺术交流展”。
本次中法汽车科技与艺术交流展由北京汽车博物馆联合上海科技馆、艺术8共同主办。展览以“时间”为主题,通过“光阴之计 计时之源,钟表之秘 机械之力,汽车之旅 文明之汇”三大板块,结合多媒体、装置艺术作品、互动展项、钟表实物等内容,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向观众多维度呈现时间故事和人类对科技发展的追求:从千年前古人的巧思,到今日原子跃迁频率的极致精准;从轩辕造车到蒸汽汽车的发明,从燃油汽车的量产到智能汽车的进化;从中法汽车拉力赛到中法汽车文化交流,生动展示了人类在时间车轮滚滚前行中,不断以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移动梦想的故事,从而印证出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永恒追求与敬畏。
嘉宾合影 (供图 北京汽车博物馆)
本次展览展出了中法两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法国艺术家列思(Lyes Hammadouche)创作的“蓝月食”系列展品,与中国青年装置艺术家王恩来创作的“光环”作品。展览启幕后,嘉宾们一起参观了展览。让人惊喜的是,列思和王恩来也来到了现场,分享各自作品的创作艺术灵感,并围绕展览主题展开对话。列思介绍,“蓝月食”系列展品是通过机械装置,采取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姿态,引领观众去探索时间与认知的奥秘。王恩来介绍,“光环”作品是运用金属结构勾勒出三辆对于法国和中国都具有特别意义的、不同时期的车:雪铁龙 5hp、雪铁龙 DS23、广州标致 505。这三辆车也是北京汽车博物馆的明星展品,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中法文化、商贸交流的缩影。三辆车错落排布,组成环形,令人产生时空隧道的感觉,寓意着车承载着文化,穿越时空,面向未来。两位艺术家的精彩互动,在生动展示中法两国不同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让观众体验了一场奇妙的中法艺术之旅。
展览中还设置了沙漏、日晷、擒纵装置、小球单摆等互动装置展项,这些具有计时功能的互动装置,虽然年代不同、国别不同、称呼不同,又形态各异,但无一不凝结了工匠们的智慧和匠心,让体验过的观众大呼惊喜。
中法汽车科技与艺术展览现场 (供图 北京汽车博物馆)
共话“时间的故事”,交汇中法文明之光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仰望星空更能引起人的深思了,时间的深度在星空之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时间的故事”论坛开始前,中外嘉宾一起观赏了《星球的脊梁》纪录片。这是中国首部以星空为主题的延时摄影纪录片,影片融合西藏非遗音乐、环境保护、太空探索等内容,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影像呈现和智能交互技术,给人一种逼真的沉浸式体验,无论是遥远的荒野壮丽景观,还是遥不可及的星海苍穹都变得触手可及。不仅如此,展览所诠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在观展后,对身处在浩瀚宇宙中的人类自身价值和位置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制片人夏志君现场分享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拍摄技术、镜头背后的故事以及音乐创作团队带来的西藏音乐欣赏与精彩故事。
随后,与会嘉宾围绕“时间的故事”展开了对话与交流。
上海科技馆周元博士现场讲解科普互动展项(供图 北京汽车博物馆)
品鉴“文化的盛宴”,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当中国茶道遇上法国咖啡,当中国月饼遇上法式点心……中法文化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由于本次系列活动的举办时间临近中秋,为让法方嘉宾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活动现场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节目表演,中外嘉宾一起过了一个浓浓中国味的传统节日。现场除了老舍茶馆带来的小饮茶会之茶道表演外,著名民俗专家崔岱远讲述了“中国人的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以“中秋节”这个传统文化符号引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中国传统文化典故,让法方嘉宾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剪纸创意设计师张娟老师现场表演了剪纸艺术,只见剪刀在纸张上飞舞,不一会一幅栩栩如生的“玉兔月球车”便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
中法汽车科技与艺术交流展,展览时间将持续至2019年3月,感兴趣的观众不妨来北京汽车博物馆一层展区,开启科技与艺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