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到中国,在这里工作、投资、创业。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从最初的陌生逐渐变为熟悉,并借助“中国机遇”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国际在线特别推出《筑梦中国|老外眼中的中国机遇》系列报道,关注在中国各地的跨国企业外籍高管、创业者以及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倾听他们在中国追梦过程中发现的机遇和故事。
从一名在伊朗学习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本科生,到在中国取得中医专业博士学位,并成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研究员,来华15年,伊朗青年艾森刻苦钻研中医药知识,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先后担任《孟子》《濒湖脉学》等中国传统典籍波斯文版的主译,让伊朗和全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矢志不渝 拓宽国际文化交流之路
因为好友的手术后遗症被中医用1个月时间治愈了,艾森在见证中医“神奇”疗效的同时,也被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融合产生的独有魅力深深吸引。
2009年起,艾森先后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翻越学习这座高山的同时,他尝试用现代科学的视角解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对中医药的热爱更加深厚。
艾森参加学术活动 受访者供图
如何为中医在“墙外开花”献力?艾森通过翻译中医典籍、促进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等行动给出了答案。他先后将《黄帝内经·素问》《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医学著作翻译成波斯语,并从2022年起,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兼常务理事等职务。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著作的翻译工作中,其译著的《大学》《中庸》等20余部经典著作先后在伊朗发行。
艾森表示,在翻译中国经典的过程中,不仅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也更加坚定了通过文化传播增进国际理解的信念。
深耕中国 华彩相映结硕果
2023年,艾森荣获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据了解,该奖项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设立,是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主要表彰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及外裔中国籍翻译家、出版家和作家。这也是西南大学外籍专家首次获此殊荣。
艾森在学术活动中发言 受访者供图
在科研学术工作和日常工作中,艾森得到了中国政府、西南大学等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这体现了中国的包容和开放。”艾森介绍,“我和中方老师们的跨国学术合作非常愉快。中方老师通常肩负着为翻译作品进行校对的任务。”艾森和中方老师会因一个字符或一个专业词汇的准确表达开展长时间的讨论,并从中获益良多。
在艾森眼中,中国机遇就是世界机遇。他认为,中国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这个过程也为来华发展的外籍人士提供了诸多机会。
除了亲眼见证中国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跨国跨文化的生活经历也让艾森更加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谈及自己的“中国梦”,艾森说:“在中国的经历对我的个人成长以及职业发展影响深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翻译工作,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伊朗和全世界,加深并拓宽国际文明互鉴,增强伊朗以及更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更多领域的理解。”(文 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