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野鸭湖“羽翼”更丰 消失几十年的鸟重回北京

2017-10-25 09:25:32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李玥

  原标题:野鸭湖今年“羽翼”更丰环境好了消失了几十年的鸟重回北京

野鸭湖“羽翼”更丰 消失几十年的鸟重回北京

栗斑腹鹀

野鸭湖“羽翼”更丰 消失几十年的鸟重回北京

普通鵟

野鸭湖“羽翼”更丰 消失几十年的鸟重回北京

丑鸭

  秋色正浓,野鸭湖农业生态岛中的燕麦果穗低垂,时而引来一些小雀鸟逗留采食,不远处两三只鹭鸟低飞掠过。与北方大部分地方深秋景象不同,70多种上万只候鸟已迁徙到了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令这里处处显示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今年杜鹃家族新添成员噪鹃,另外还有白翅浮鸥黑头潜鸭等;迁徙的鸟类也有变化,普通鸬鹚多达四五百只。”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刘雪梅介绍说。在被誉为“候鸟之窗”的野鸭湖平静的水面上,可以看到海鸥、银鸥、绿头鸭成群结队,偶尔几只扎个猛子潜入水里掉了队,天空中,灰鹤、赤膀鸭自由飞翔。“赤膀鸭有四五千只,一般都藏在芦苇里的;在开放区域能看到红头潜鸭,有三百多只;耐寒单头秋沙鸭三四十只,以前很晚过来,今年早了一个月。”有多年观测经验的方春随口就能数出辖区内某一候鸟的种类和数量,他告诉记者,十年间野鸭湖的鸟类增加了近百种,记录在案的有这么多,据他观测还不止这个数。

  全市建多处候鸟“加油站”

  “候鸟很聪明,哪里环境好、有吃的,它们就会迁去哪里。” 刘雪梅主任说。今年,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主导下启动建设了农业景观生态岛,改善后的野鸭湖水草丰美,雁鸭成群。不同于普通湿地,生态岛中种植了豆类、牧草、燕麦等乡土农作物,自然生长的农作物同时也是多种昆虫的乐园,这些农作物与昆虫都可作为食物源为过境鸟类提供补给。

  “委陵菜、金莲花、狼尾草、水稻、千屈菜等乡土作物,既可以起到固着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作用,又可以形成充满野趣的郊野景观。” 据农业技术推广站知情人士介绍,这些植物位于生态岛外围水线以上和以下的位置,结合原生的芦苇、香蒲形成自然优美的浅滩植被带,据说可以起到过滤营养富集成分净化水质的功效,同时还可以为鸟类提供浅滩觅食场所和部分食物,既满足生态景观提升需求,又可以为过境候鸟提供充足食物源保障。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区十几年来恢复退化湿地两万多亩,鸟类增加近百种,植被种类也增加了近30%。目前,野鸭湖已经被列入北京市首批市级湿地名录,与其一同纳入名录的还有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颐和园湿地、密云水库等35块湿地。

  “2016年全年恢复建设湿地2280公顷。”市园林绿化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结合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中小河道治理工程以及北运河、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共恢复建设湿地2280公顷,其中:恢复湿地1671公顷,新增湿地609公顷。

  许多罕见鸟类再次现身北京上空

  “每年北京都会有我们熟知的鸟类经过,近年来多了很多种。”中国青年观鸟联合会关翔宇说,“每年的11月上旬开始,就会有天鹅经停,延庆、密云、怀柔的湿地也都有它们的身影,甚至颐和园、圆明园这些拥有辽阔水域面积的公园,有时也会有天鹅经停,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几十甚至于百只的集群。”

  “北京城,东有燕山,西有灵山、百草畔,南有十渡,北有康西草原、密云水库,兼具了高山、草原、湿地等多种生境,无疑是鸟类的宜居之所。” 关翔宇解释说。目前世界上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北京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之上,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460种鸟类,至今为止,北京地区记录到的鸟种约有500种,近年来,每年少则增加3个新记录,多则增加十余个,许多罕见鸟类再次出现。

  2016年1月9日,北京大学的邢超、北京林业大学的黄木娇在北京密云水库观鸟时记录到栗斑腹鹀雄鸟1只。栗斑腹鹀上一次出现在北京的记录还是1941年的春天。上世纪60年代,栗斑腹鹀曾是我国地方性较常见鸟类,却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数量锐减,濒临灭绝。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栗斑腹鹀在世界上目前仅见于我国东北的部分地区,并且种群总数可能不足1000只。“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珍惜的鸟类之一,比我们熟知的大熊猫还要稀少。”

  除了消失了75年的栗斑腹鹀,贺兰山红尾鸲、粉红腹岭雀等鸟种在北京也消失了几十年,然而近年冬季在东灵山地区有不少目击记录。

  “北京还出现过火烈鸟,你相信吗?”中国青年观鸟联合会关翔宇回忆道,2015年12月7日,在北京的顺义温榆河地区,有鸟友记录到大红鹳1只,在当时引起了不少鸟友前往观看,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它又曾在大兴南海子麋鹿苑现身。当然,那只大红鹳究竟是野生的迷鸟,还是从动物园或者其他饲养地外逃的逃逸鸟,还无法确定。

  让人们对鸟儿熟悉起来

  “86个野生动物监测站点日日监测,包括保护区,城市公园和动物园等养殖场所,基本覆盖了北京地区主要野生动物栖息地。”来自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史洋告诉记者。

  “说到保护,如果栖息地受到保护,它们的生活才会更好”。史洋和同事所做的工作是广义的救护,比如在城区公园增加植被,或干脆创造环境。深层次的救护不止于此,救护中心还会开展相关研究。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北京的西部和北部山区,据说全球不到两千只。救护中心近几年大概救护了十几只,很多来自于十渡地区。后来他们对全北京的黑鹳进行了一系列摸底调查,发现十渡地区的种群数量最大,于是联合房山区政府,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申请,把房山区设立为中国黑鹳之乡,对黑鹳开始有针对性的广义救护。

  “救护是事后机制,我们需要的是将救护工作前移,让更多人加入我们。”史洋表示,近些年来随着了解鸟儿、爱护鸟儿的倡议越来越多,人们保护鸟儿的生态意识有所加强,但大部分只停留在口头上,具体为什么保护,怎么保护还不是很了解。经过多年的工作,史洋和同事们意识到人们一般对自己熟悉和认识的动物才会产生感情,进而转化成行动,逐渐开始重视宣传引导。一方面推动北京观鸟活动,推出十佳生态旅游观鸟地;另一方面制作设计了一本画册《自然北京: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大家对大熊猫、金丝猴并不陌生,但是对北京常见的鸟类,除了乌鸦、喜鹊、麻雀外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北京有很多很漂亮的鸟。科普可以打开爱护动物的大门,相信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为鸟儿带来更好的生活。”

  瑟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来到城郊湿地,耳畔响起成片的鸟叫声。不管是秋季南下的候鸟还是筑巢搭窝的留鸟,在高楼林立的城郊泽水草而居,选森林入住,衔枝觅食,飞翔而过,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为城市添魅力的同时,也是居民获得感的来源。

  实习记者 曲经纬 关翔宇 摄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