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已至。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立秋前后,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亦称为“抢秋膘”“补秋膘”。在清代,立秋这天有“悬秤称人”的习俗,要将立秋时的体重和立夏时的体重进行比较,若是体重减轻,则称为“苦夏”,需要进补,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备能量,同时也包含着身体越来越强壮的美好寓意。北京之美,美在四时物候,更美在历史人文。节气轮转之间,如何深度领略京味非遗与北京美景的魅力?“中国节气里的京味非遗”系列短视频,将节气民俗与北京非遗、北京文旅目的地相结合,为您立体呈现最美北京画卷。
立秋习俗知多少?养生知识请收好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宋代诗人刘翰在《立秋》中描述的“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十分生动地表达了立秋天气转凉的特点。《清嘉录》里收有谚语:“预先十日作秋天。”虽然秋凉会早到,但其实暑热持续,立秋时节仍在“三伏天”里。
除了“贴秋膘”之外,立秋前后民间还有“咬秋”“赶秋”“晒秋”等习俗。所谓“咬秋”,亦称为“啃秋”。西瓜作为夏季解暑的主打瓜果,在立秋日,还兼做敬宗法祖的供品和亲邻之间流动的礼物。与立春吃萝卜的“咬春”习俗对应,有些地区还将立秋吃瓜称为“咬秋”。据《岁时风俗》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在过去,人们会在立秋前一天把西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待到立秋当日,合家饮之,以求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在我国的湘西苗族地区,立秋时节还有“赶秋”的习俗。这一习俗起源于花垣县,又称“赶秋节”或“交秋节”。立秋日,人们穿上盛装,相聚到秋坡上,荡秋千、吹芦笙,尽情欢庆。还会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送去丰收的祝福,祈望秋来五谷丰登。
苗族赶秋是苗族人民喜迎丰收、祭祀谷神、青年社交、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和抒发喜悦与欢乐的重要传统节庆活动,也是保存直接的立秋节气民俗活动的代表。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山区。这些地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立秋虽然是秋天的开始,但暑热未消,空气湿度仍较大,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直至秋分,这段时间身体容易出现“温燥”。因此,立秋时节的养生重点是健脾胃,润“秋燥”。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立秋之后,燥气当令,人们易出现咽干舌燥、鼻塞咽痛等不适症状。此时可以多吃莲藕、百合、杏仁、萝卜、山药、枸杞、银耳、鸭肉、柚子等润燥养阴之物,防燥养肺,清热生津。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酷暑,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所以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
北京地区怎么“贴秋膘”?两大京味非遗等你品尝
虽说都是“贴秋膘”,可各地的讲究大有不同。在辽宁海城、凌海地区,多以吃肉面为主;山东地区则多吃饺子。而在北京,“贴秋膘”的仪式感一定离不开酱肘子和北京烤鸭。而在一众酱肘子中,则以天福号为最。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工艺图示 图源 天福号官方网站
制作天福号酱肘子 摄影 王崇宁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曾作为清宫御膳必备佳肴获赐进宫腰牌。烹制天福号酱肘子需要选取5斤上下猪前肘,无破皮、无淤血,皮薄、肉嫩、皮质油性好,肉丝细腻、骨头小,添加近二十种天然香辛料,历经九大工艺步骤:修割、去渍、焯坯、倒锅、码锅、酱制(煮炖)、出锅、整形、掸汁。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烤制中的全聚德烤鸭 摄影 王崇宁
全聚德门店内景 摄影 王崇宁
而提到北京烤鸭,最为知名的当属全聚德。全聚德烤鸭始创于清同治三年,烤制时以果木为燃料,以明火烤制而成,31道工序延续百年,形成了全聚德烤鸭香而不腻,回味悠长的特点。2008年,“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聚德全鸭席制作工艺”被列入北京市崇文区(北京市原市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全聚德烤鸭门面则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前门的全聚德门店更是有着“天下第一楼”的美誉。两大京味非遗不仅是北京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北京民风民俗,历史变迁的一大缩影。今年“贴秋膘”,您想好去哪家尝尝了吗?
秋高气爽正当时 北海公园、前门大街等您打卡
立秋已至,虽暑意未消,但天气将渐渐转凉,秋高气爽之意已渐有苗头。此时的北京,也迎来了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美秋色”。而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北海公园和前门,则是大家赏北京秋景的高频选择地。
北海公园 图源 北海公园官网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的中心地区,与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为邻,是中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积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园林。北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金、元、明、清数个朝代,承载着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造园艺术风格,它是凝聚着历代园林文化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品过全聚德烤鸭,来一口天福号酱肘子,再来北海公园荡桨于碧波之上,在古典园林中感受微风习习,北京之美便如此具象化地走进了生活。
前门大街 图源 首都之窗
正阳门 图源 首都之窗
若是您更偏爱于人来人往的热闹烟火气,那就绝不可错过前门大街了。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在这条大街上,古典韵味与烟火气完美交织,您不仅能欣赏到正阳门、广和楼等古建筑,感受北京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能在吴裕泰冰淇淋、方砖厂69号炸酱面等知名餐饮店,以及瑞蚨祥、内联升等老字号门店一品京味魅力。
了解了民俗,看过了京味非遗与北京美景,你是不是也觉得意犹未尽?下次处暑时,猜猜我们将去哪里打卡?(文/韩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