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武强县葛万凯:我们要做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先锋军”!

2020-08-18 09:44: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宋姝君

  “年后受疫情影响,原本以线下内销为主的销售方式行不通了,手套销售额直线下降,为了走出困境,我们积极开发新渠道,线下转线上,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进行销售,7月31日我们联合党支部交付了一批30万双的外贸订单,这个月底我们还要交付一个大订单!”说到最近的手套销量,葛万凯甚是欣慰。

武强县葛万凯:我们要做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先锋军”! 

  葛万凯在扶贫车间修理手套加工机械 

  葛万凯,由一名私营企业主成长为武强县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将萎缩没落的手套加工产业做大,做强,甚至走向了国际市场,带领着数以千计的群众过上了好日子,鉴于他的突出贡献,今年他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振兴“领头羊”,且是武强县唯一一名入选者。 

  破“冰”建支部,行业迎来窗口期 

  武强县的手套加工行业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行业初期以家庭作坊为主,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作坊兼顾加工与销售,靠着吃苦耐劳的品质,从业人员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2004年左右,武强县手套加工行业开始萎缩,2006年进入寒冬期,存活下来的加工户只有三四户。究其原因,主要是手套质量参差不齐、款式老旧,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且当时的手套行业供过于求,家庭手工作坊的凋零是必然。”熟知当地手套行业发展脉络的葛万凯说。 

  2007年,全国手套行业洗牌,为了振兴当地手套行业,身为私营企业主的葛万凯从提高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收紧了手套外放加工渠道,同时去往多地考察,购买手套加工设备。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其它手套加工户相继在提质增效上做起了文章。质量好了,款式新了,能够契合市场需求了,竞争力自然强了,随之而来的是需求量的上升、手套加工户的增多。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那个时候,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加工户为了各自利益,大打价格战,搞恶性竞争,这样一来,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市场作用下,最终受损的还是加工户。”提及过往的行业乱象,葛万凯心有余悸。 

  为了规范行业秩序,促使手套加工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北代乡党委将手套产业链上的13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武强县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由葛万凯任支部书记。支部制定了党员联系服务贫困户制度,按照就近原则,每名党员联系帮扶3-5个手套加工户,统一印制党员联系服务贫困户“连心卡”,上面标有党员姓名、联系方式、服务项目。“连心卡”每个服务对象人手一张,用来加强党员与群众联系,高质高效解决问题。 

  “我们以党支部为抓手,依据个人特长,将支部内13名党员分别置于业务联系、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建立‘支部+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业务精英,以便于随时随地解决百姓遇到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武强县手套加工行业自律公约,这样既可以融洽各加工户之间的联系,避免恶性竞争局面的出面,更重要的是规范了行业秩序,促进了本地手套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可以保障我们的产业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有利于我们的百姓长久脱贫”,说到手套联合党支部,葛万凯满是欣慰与自豪,“我们党员干部要做百姓的‘主心骨’,帮着百姓理清思路,找准方向,为他们解难题、破困境,这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党支部成员的示范带动下,武强县手套加工业于2015-2018年进入了窗口期。 

  攻坚克难,凝心聚力促脱贫 

  行业进入窗口期,商户暴增,然而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工费上涨,零售价下降,导致利润下调,且原材料质量不统一,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手套联合党支部制定了“两统一分”经营模式:统一购置原材料、统一销售产品,分配式订单。统一购置原材料,解决了原材料质量不一的问题;统一销售,保证了产品的销路,同时又能督促各加工户加强自我约束,保证产品质量;分配式订单,即按照各加工户的消化能力给予加工任务,既兼顾到所有加工户的收益,又保证了订单的如期交付。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身为支部书记的我带头改进机械,以手套袖口扦口机为例,为了定制这种机械,我联系了南方的多家毛呢厂商,寻找与手套的面料、织路、厚度相仿且技术相近的厂商,结合咱们的手套加工需求研发机械设备,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才研制而成。”不止如此,葛万凯还将自己辛苦定制而成的机械设备无偿分享给了所有加工户。 

  据介绍,葛万凯定制而出的手背花型双针机于2016年左右成功应用在手套加工环节中,这在当时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目前本地的30多家手套加工企业全部用上了这种机械。 

  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机械的操作技能,葛万凯更是与厂家多次沟通,将技术人员请到了车间里,手把手教授操作手法,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大家渐渐地将技术学到了手。田沙洼村田金栋老两口,年龄都在70岁以上,在支部党员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半自动钉扣机,通过从事手套腕带纽扣加工,实现了于家门口脱贫致富。

武强县葛万凯:我们要做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先锋军”! 

  葛万凯(右)指导工人作业 

  行业“先锋军”的绰号,葛万凯当之无愧。在他的引领下,机械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产品效能增强了,利润率高了,市场竞争力提升了,企业效益好了,老百姓的收益多了。 

  “以手套袖口扦口为例,手工作业时,人均每天扦口100多双,0.4元/双,人均每天收入40元左右,改用扦口机作业后,人均每天扦口1000多双,0.1元/双,人均每天收入100多元,用咱老百姓的土话来说,‘出活快了,挣钱儿多了’,而且机械作业能够解决工人作业水平不一的情况,最大程度上确保产品质量的整齐划一,有利于我们占领市场并且稳步开拓市场。”说到机械化带来的好处,葛万凯最有体会。 

  定制机械、摸索工艺、探索流程,攻坚克难搞研发,葛万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着,辛酸很多,可是正如他所说,“自己的苦能够换来这么多老百姓的甜,这苦,吃得值!” 

  线上销售,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手套产业带来的红利,葛万凯借助国家产业扶贫的东风,联系到县扶贫部门,利用扶贫资金为当地每一个贫困户购买了一台价值2000元的缝纫机,2018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在村子里建起了3座扶贫车间,吸引群众就近打工,如此不仅可以提高收入,而且还能够兼顾家里,做些农活,且方便照顾家人。吴沙洼村村民吴立水患有视力一级残疾,妻子因小儿麻痹导致肢体二级残疾,家里只有种地的微薄收入,加上一双儿女的花销,日子过得异常紧巴,扶贫车间建立后,支部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安排了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的日子有了奔头,生活有了希望。 

  “以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为统领,将各手套加工户联结起来,打造利益共同体,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与联贫承载力,同时在手套加工行业自律公约的约束下,规范加工户行为,维护良好行业秩序,促使本地手套加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据葛万凯介绍,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吴沙洼为中心,覆盖留寺林、张沙洼、解村等周边19个村在内的手套加工产业片区,产业从业人员2100人左右,年产手套2000万双,年销售额达1亿元,带动群众增收2000万元,其中3个扶贫车间吸引了附近10来个村子120人就业,年产量1000万双,产值5000-6000万左右,其中贫困户40多人,带动贫困户人均每年增收12000元。产品销往义乌、临沂等地,今年更是通过线上渠道进军到了国际市场。 

  “目前国内市场整体状态还可以,虽然受疫情影响,线下实体客户销售额下降,但是线上销售额占比在稳步上升,5年前线上销售额占比20%,现在的占比达到了80%,我们通过京东、天猫等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现下国内市场基本饱和,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平台对接国外市场,努力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确保本地手套加工行业稳步做强,做大,确保本地群众稳定脱贫,长久脱贫,让更多的人享受手套产业带来的红利,脱贫致富,共同踏上小康路!”说到未来,葛万凯信心满满。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小手套”撬动了脱贫致富“大产业”,乡亲们的腰包鼓了,日子好过了,笑容也渐渐地多了,葛万凯的心终于安了。相信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在葛万凯的示范引领下,小手套的光芒会越发的耀眼,透明,百姓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富足。(李影)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