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2020年8月18日讯(记者 许加薇 李刚 通讯员 张鲁滨)中韩(烟台)产业园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重视制度创新与改革开放的探索,通过跨境审批服务等相关政策多维度扶持,吸引韩企扎堆落户。目前,产业园已成为越来越多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政策保障
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如果说潜力大的优势项目是驱动中韩(烟台)产业园发展的强劲动力,那么改革创新,则是产业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第一支撑”。
2020年2月20日,烟台开发区驻韩招商处在首尔颁发了“丽源莎(烟台)科技有限公司”“路福(烟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家公司的营业执照。得益于跨境审批这一便利举措,路福电子科技代表理事赵晟秀十分激动:“本来考虑到办营业执照还要到中国去,公司暂缓了项目推进计划,但后来得知可以在韩国就拿到营业执照,我们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2019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的跨境审批服务,通过服务前移,在韩国受理、初审企业登记注册有关材料,并代为办理相关手续,让韩商不出国门即可获得中国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目前,6家韩资企业通过“跨国办”模式在境外取得了营业执照。
“这里投资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我们将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转型升级,把企业做大做强。”喜星电子(烟台)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介绍公司的投资发展环境时说道。
“中韩产业园和自贸区两大国家级园区平台‘双叠加’,这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唯一一例,中韩(烟台)产业园将按照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在烟台自贸时代探索更多创新案例,不断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烟台开发区招商局驻韩国招商处处长于飞表示。
2019年10月17日,片区在首尔为韩方投资者白娟寿(BEAK YUNSOO)女士颁发营业执照(资料图)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建设,烟台开发区是承接地。
烟台开发区围绕投资管理简化、监管职能优化、贸易通关便利化,加强系统集成式制度创新,为园区腾飞再添助力——在“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基础上,重磅出台优化政务服务20条意见、50条创新举措和60条惠企新政,推行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企业开办时间最快2小时,八成以上审批事项全国最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透明化程度最高的“行政服务模式”。
项目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下,土地成为项目是否留得住的关键因素。今年三月成立的国际招商产业园,便将重点之一落在了构建“两大”保障机制上。
两大保障机制是指“要素跟着项目走”和建立工业项目“标准地”服务模式。这两大保障机制不仅可以让落户的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节省投资成本,更能为项目提供审批减前置、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间,企业省心、省时、省钱的“四减三省”精准服务。
如今,在这两大保障机制基础上,烟台开发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实施“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选址会商机制”“规划建设特派员”等创新举措,率先推出“全链条全周期供地模式”,全力打造“从选址、设计方案到验收全链条服务,从项目洽谈到投产达产全周期监管”的集约节约用地“升级版”。
种种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正在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全方位交流
构筑宜商兴商创新高地
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只有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能“筑巢引凤”。
培育更浓厚的产业氛围、健全各类配套、提升服务品质……种种“五星级营商服务”,正悄无声息地兑换成无可比拟的产业优势和可期可待的创新潜力。
韩国驻青岛总领事朴镇雄到烟台自贸片区送上《致碧海绿洲中国好邻居的感谢信》(资料图)
今年一场疫情,许多外籍技术人员无法返烟工作。为此,中韩(烟台)产业园工作人员集体行动起来,竭力做好“快捷通道”入境人员的服务工作,开通省内首例中韩包机,帮助乐金电子部品和乐金显示的417名员工顺利返岗。
为了让外籍人士住的舒心、留的安心,烟台开发区组建了全省首家国际人才集团,服务人才落户、安居、创新、创业的全链条,为海内外高端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友好舒适的人才环境。
随着中韩产业园建设不断提速及自贸区获批,烟台市与韩国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包括打造的韩国风情步行街,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处近距离接触韩国民俗文化的机会,也为在烟韩籍人士提供一个购物娱乐的品牌街区,让他们在烟台找到“家”的感觉。
一个个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为中韩(烟台)产业园加快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韩(烟台)产业园将紧紧抓住新时代的大机遇,凝心聚力绘就新标杆,向世界发出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