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云淡风轻,走进位于息县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可以看到枢纽主体工程已经浇筑完成的闸室墩墙雄伟壮观,目前正在进行交通桥预制以及左岸导流堤防护,架桥机已经完成安装,门槽轨道、闸门制造等机电金结制作、安装也正在紧张进行中。
“枢纽主体工程9月中旬开始交通桥架设,9月下旬启动二期围堰截流,10月下旬完成二期围堰截流,10月底交通桥具备通车条件。”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
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涉及息县、潢川县、淮滨县,主要是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兼顾改善生态环境,是我省实施“四水同治”首批推进的十大重点水利工程之一。项目实施后,受益人口达126万人,年平均经济效益5.9亿元。
这是全省水利系统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省十大重点水利工程已开工项目都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九项重点水利工程已开工3项,进展顺利。
7月10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举行,发出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推动全省上下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聚精会神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
“全省水利系统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在全省水利系统迅速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浓厚氛围。”9月13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表示。
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按照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要求,抢抓国家及我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河南抓好项目谋划,争取把更多黄河供水区项目纳入规划,为水利发展强基础、增动能。同时,加快推进贯孟堤扩建工程建设,配合推进桃花峪水库、温孟滩防护堤加固、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提升治理等项目建设,并扎实推进大中型灌区、调蓄水库工程实施,加快启动灌区现代化改造、引黄涵闸改建等项目建设,确保黄河安澜。
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这是河南水利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贯彻建设国家水网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的政策,对加快“十四五”时期水利项目建设是难得机遇。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国家战略加速实施,一批水利领域重大工程都在河南加快布局。河南谋划的9项重点水利工程,有5项纳入了国家150工程。
织网的关键在搭框架、抓节点。围绕这个目标和使命,河南通过着力建设骨干工程,抓住“两新一重”和“扩大内需”战略机遇,抓好“172”和“150”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以自然水系为基础、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通道、综合性水利枢纽和调蓄工程为节点的现代水网架构。立足河南“一纵三横”水网布局,着力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全域水网;上下游贯通、干支流协调、丰枯期互补、多水源互济的流域水网;内连外通、蓄泄兼备、旱引涝排、生态宜居的区域水网。通过“三域”水网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大水网,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效益。
洪水风险依然是“心腹大患”。目前,河南统筹发展和安全,正在用项目建设补齐防灾减灾短板,加快河流控制性工程建设,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夯实水旱灾害风险防控的工程基础,同时加强防灾减灾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按照轻重缓急、长短结合、坚持标准、提高能力的原则,省水利厅统筹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水工程险工险段正在加快修复,截至9月13日,全省水毁工程已修复和正在修复9231处,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亿元。
“水利工程是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很显著。实施‘四水同治’,加快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对于稳住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刘正才表示,加快水利建设、补齐水利短板,既有利于当前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培育发展新优势,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
河南各地“四水同治”工作以项目为载体,坚持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资,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水同治”实施近三年来,全省“四水同治”累计谋划项目1724个,完成投资1905亿元。其中,2021年度谋划七大类929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72亿元(是2018年的3.1倍),无论在项目个数、还是在投资规模上,连创新高,实现“三连增”。截至8月底,河南“四水同治”项目累计开工862个,开工率93%;完成年度投资685.9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64%。十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05.6亿元,占批复总投资340.7亿元的60.4%。
郑州市强力推进南水北调观音寺调蓄工程、郑开同城西部供水工程等重点项目,信阳市谋划年度“四水同治”项目近300亿元,巩义市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4亿元的“四河一库”综合治理工程……河南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
刘正才表示,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在2035年基本建成“系统完备、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河南日报 谭勇 彭可 于娇燕 李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