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5日,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圆满落幕。今年,我市强化文旅融合,创新营销方式,促增文旅消费,提升服务保障,升级文化旅游惠民措施,文化旅游呈现新气象,各项旅游指标再创佳绩。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2917.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9%;旅游总收入274.28亿元,同比增长13.36%。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牡丹文化节,我市文化旅游市场亮点纷呈——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牡丹文化节期间,“城市书房”“非遗”“洛阳诗词飞花令”“马金凤艺术周”等文化符号,成为洛阳旅游推介的主题词;传统艺术、非遗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走进景区、酒店、文化旅游街区,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各博物馆成为外地游客来洛旅游必到之处,洛阳博物馆共接待游客55.9万人次;“一带一路”(洛阳)旅行商大会,通过举办主题推介活动、文化旅游活动等,让与会旅行商全面了解体验了洛阳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
(资料图)
文化旅游消费势头强劲。九洲池、铜驼暮雨等新晋“网红”景点大放异彩,游客川流不息;应天门灯光秀、冰舞间大型冰雪表演、开元湖音乐喷泉等夜游项目人气爆棚,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繁荣了洛阳旅游夜经济;第三届河洛文化大集,百余家客商参展,共吸引中外游客近15万人次;洛邑古城景区推出2019花倾城·洛邑古城街头音乐节,让中外游客在音乐中感受老城故事,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邑古城共接待游客73.05万人次。
书香花香交相辉映。4月1日至5月5日,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举行“书香洛阳”阅读推广活动,知识讲座、亲子阅读、图书推荐、电视推广、经典诵读、诗词朗诵等活动,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在阅读中品味河洛文化,在花香中感受浓郁书香。
(资料图)
市县联动,全域开花。今年牡丹文化节,为有效分流游客,延长游客在洛停留时间,各县(市)区依托文化旅游资源,精心策划特色文化旅游活动。龙峪湾2019首届云巅杜鹃花节、第五届新安樱桃谷骑行邀请赛、孟津小浪底樱花节、奇境栾川摩旅故事等20余项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全面开展,提升了牡丹文化节的旅游吸引力。重渡沟、鸡冠洞、老君山、白云山、黛眉山等生态休闲景区游客云集,景区外自驾车绵延数里,周边农家宾馆一房难求。龙潭大峡谷接待游客15.97万人次,老君山接待游客14.9万人次。市县联动,将市区的大量游客有效引导分流到县域旅游,既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也减轻了市区的旅游接待压力,形成全域旅游良好态势。
赏花游、文化游、生态游备受青睐。今年赏花游持续火爆,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王城公园、神州牡丹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主要牡丹观赏园花海人潮。王城公园共接待游客约78.74万人次,中国国花园共接待游客60.48万人次,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共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国家牡丹园接待游客约14.24万人次。我市还策划推出“千年古都·牡丹花城”“河洛民俗·玄奘故里”“丝路汉关·山水新安”等9条各具特色和亮点的赏花旅游线路,全面提升了牡丹文化节的旅游吸引力。
(资料图)
惠民措施再次升级。“龙门石窟+县(市)区景点”“牡丹园+县(市)区景点”旅游优惠活动,深受游客欢迎;龙门石窟、白马寺等传统历史文化景区游客盈门,龙门石窟景区共接待游客92.48万人次,白马寺接待游客60.84万人次,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景区接待游客23.56万人次;牡丹文化节期间,游客凭来洛高铁票到白云山等19家景区享受半价优惠,聚客效应明显;继续实施旅游年票不受限惠民政策,39家景区牡丹文化节期间年票继续正常使用,年票用户还可在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直接刷年票入园,利民、惠民举措受到了市民好评,持年票入园游客60.68万余人次。(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李文渊 周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