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秸秆处理新技术:干秸秆变身高附加值的炭棒
“洛阳创新”实现点“秆”成“金”
黄色的玉米碎秸秆被传送带送入反应炉,经“消化”后黑色炭粉在另一边的传送带上不断输出,经过加工后形成产品——无烟优质炭棒。
这是日前记者在洛阳佳易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汝阳县陶营镇产业基地看到的一幕。依靠技术创新,该企业实现将秸秆变炭之余,还正在研究可从秸秆中提取高附加值的木焦油、木醋液等的二代反应炉技术,今年将以多点建厂的模式,推广这一“洛阳创新”成果。
总部位于高新区的佳易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秸秆炭化技术研发和推广的科技型企业。从2016年起,该企业与河南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过千万元,进行试验200余次,如今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
在汝阳县陶营镇产业基地务工的姚沟村村民王延召说,该产业基地的建成投产,不仅可以让自己在家门口就业,而且意味着能给秸秆找到更好的出路。
“以往秸秆出路不多,不少人堆放在家门口,或者填进沟沟壑壑。现在秸秆销售到这个项目,一吨能卖80元钱,路边沟壑秸秆乱堆乱放现象没有了,村子更干净有序了。”王延召说,去年,他将家里约6亩地的玉米秸秆全部卖给该项目处理,增收百余元。
佳易公司总经理张福来介绍,在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反应炉密闭无扬尘产生,秸秆经过4个小时的炭化和成型处理,形成碳含量达到65%的炭棒。该炭棒燃烧时无烟、无味、热值高、燃烧时间长、灰分低,是烧烤、取暖、工业还原等领域的优质用炭。
该技术还具有处理量大、经济效益高、环保等优点,可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持续进出料,整个工艺流程采用高精度控制系统,生产连续性和质量稳定性行业领先,目前已申请2项国家专利。相比秸秆还田需要支付还田、深耕等费用,该项目对秸秆的有偿收购模式可大大提高农民处理秸秆的积极性。
在经济效益方面,经测算,以每吨干秸秆收购价80元计算,经该项目处理后生产的炭棒可实现600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增值率在7倍以上。
时下,这家企业开发的二代反应炉技术已实现小试,不仅能秸秆变炭,还可产出木焦油、木醋液、木煤气等,每吨干秸秆经综合利用生产的最终产品,保守估计经济价值可达千元以上,可谓变废为宝。
下一步,该企业将采取多点建厂的模式推广这一技术,今年计划新建3个秸秆处理项目。单厂年可处理含水玉米秸秆2万吨,辐射周边15万亩玉米地,实现玉米秸秆就近处理。
本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刘岳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