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赵博 通讯员 田明贵):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头镇日前透露,近年来,该镇以“规划到户、落实到人”为宗旨,通过突出责任导向、创新扶贫模式、落实政策实效等途径,切实抓实定点扶贫工作,至2016年底全部实现了脱贫目标。
突出责任导向,精准压实工作责任
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各级工作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社区(村)推行“六个一”战略部署,为每名贫困户结对一名帮扶责任人,每个扶贫重点村结对一个帮扶部门、一个帮扶企业、驻一个工作队、落实一名农业科技指导员、配备一名法律顾问。由镇各部门牵头制定了22个专项扶贫方案,层层签订责任书,压实责任义务,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任务。
压实督导责任,注重过程管控。桥头镇由镇、社区(村)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督导组,负责督促各村、各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定期召开督导协调会,集中研究整改督导事项,收集汇总问题和意见建议,形成问题清单,明确下步工作方向、目标。
压实调研责任,使每个工作人员肩上有担当,心中有动力。要求镇扶贫相关人员沉到村、组,深入农户,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发现问题,围绕贫困户致贫原因开展专题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切实推动“靶向”施策,确保政策精准、措施精准、落实精准。
创新扶贫模式,走特色脱贫攻坚新路
桥头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走出新路。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促长板、增动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积极探索、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
创新宣讲扶贫政策方式,使宣传工作“增值”。组织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领导班子开展扶贫政策集中培训,将扶贫工作讲明白,理清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宣传推介各类扶贫政策,形成了“互联网+扶贫”的宣传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对宣传扶贫工作的认知水平。
创新扶贫合作模式,开有扶贫工作新“架构”。积极引导有条件、有需求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项目,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全镇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共带动贫困户流转土地1630亩,平均每亩700元,带动增收114万元。
推进产业技术扶贫,提高扶贫攻坚的技术含金量。对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送技术、送培训进村入户活动,同时加大就业推荐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为贫困户提供一站式保障服务。积极鼓励服装、渔具、面点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贫困村设立加工点,推动分散加工行业向贫困村辐射发展。
落实政策实效,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桥头镇结合自身扶贫工作实际,因类施策,从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开展工作,突出了扶贫政策实效,巩固了脱贫成果。
强化落实扶贫政策力度,夯实近期基础性工作,使不同类型脱贫同批(次)推进。针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采取政策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
合理配置镇域资源,解决中期关键性问题。对于有劳动能力,缺乏技术的贫困户,通过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社会扶贫脱贫一批,土地流转脱贫一批,让老百姓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中、长期稳定收入。
完善分配产业效益制度,落实远期保障性任务。以光伏项目为例,桥头镇共建成光伏项目三处,已全部并入国家电网,为每名贫困户发放200元项目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