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春分燕舞绘纸鸢,京味非遗带你领略春日盛景

2025-03-20 09:31:02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冯薇薇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3月20日,我们迎来春分节气。“分”在春分里,有“季节平分”之意,春分处于立春和立夏之中,将春季一分为二。此外,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国际在线联合推出的“中国节气里的京味非遗”系列短视频春分篇,聚焦京味非遗——北京风筝制作技艺(曹氏),看非遗传承人如何用巧手让风筝翱翔天际,尽展传统技艺的灵动之美。

  春韵民俗,趣意盎然

  春分时节,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吃春菜便是其中一项,南北方都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在过去,经过萧瑟的寒冬,绿叶菜已经久违,不过“春菜”具体指哪种菜却有各种说法,北方一般指香椿,南方大多指荠菜。

  民谚“春分到,蛋儿俏”,即指春分日竖蛋的游戏。择一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竖立于桌面,屹立不倒即为成功。这一习俗源于4000年前,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如今,春分时节,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家庭聚会中,都能看到人们兴致勃勃地尝试竖蛋,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送春牛图”则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送图人会拿着印上农夫耕田图样的红纸或黄纸,走街串巷,说些春耕和吉祥的话语。虽然这只是一张图,但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此外,祭日、放风筝、酿美酒、粘雀子嘴、春祭祖等习俗,也为春分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纸鸢蹁跹,点缀春日烂漫景致

春分燕舞绘纸鸢,京味非遗带你领略春日盛景_fororder_11

智利主播巴利与北京风筝制作技艺(曹氏)第四代传承人缪伯刚展示风筝作品

  春分时刻,北京的各个公园、广场上热闹非凡,放风筝的人络绎不绝,五彩斑斓的风筝在湛蓝的天空中肆意飞舞,成为春日里一道亮丽且独特的风景线。

  作为北京风筝的代表之一,曹氏风筝颇具特色。曹氏风筝源于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其制作技艺融传统民间文化、南北扎制技术的精华于一体,制作流程包括扎、糊、绘、放,为风筝制作技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制作工艺上,北京风筝制作技艺(曹氏)极为讲究。选料时,对竹子的质地、粗细、弹性等都有严格要求,确保风筝骨架坚固且轻巧。扎制骨架时,每一根竹条的弯曲角度、连接方式都关乎风筝的飞行性能,制作者需具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糊纸环节,纸张的选择要考虑透气性、韧性和重量,糊制过程要保证平整、牢固。绘画更是北京风筝制作技艺(曹氏)的精髓所在,画师们运用传统的工笔技法,在风筝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题材丰富多样,有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等,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曹氏风筝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更是北京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向世人展示着京味非遗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走进大观园,邂逅春日浪漫 

春分燕舞绘纸鸢,京味非遗带你领略春日盛景_fororder_22

大观园 图源 首都之窗

  春分时节,走进位于北京西城区南菜园西街的大观园,就如同踏入了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诗意世界,大观园内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京味风情与盎然的春日气息。

  北京大观园始建于1984年,是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取景地。这里不仅重现了小说中的经典场景,更成为融合古典园林艺术与红楼文化的独特文化符号。

  园内的建筑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处处展现着明清时期的园林风貌。潇湘馆内,翠竹摇曳,仿佛能看到林黛玉在此吟诗作画;怡红院的雕梁画栋,尽显奢华,让人联想到贾宝玉的生活场景。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书中的故事,充满了文化底蕴。

  春分时节的大观园,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园内的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粉白相间,如诗如画。漫步在花丛中,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其中。此时,大观园还会举办各种与春分相关的活动,如风筝展示、民俗表演等。

  春分,是纸鸢载梦的文化符号,亦是古园新韵的文旅诗行。这个春天,不妨循着曹氏风筝的丝线,踏入大观园的朱门碧瓦,聆听北京城与春天的对话。(文 石丽敏 王榕)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