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首个非遗春节巧遇立春,这些京味非遗带你开启春日序章

2025-02-03 08:56:02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冯薇薇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石丽敏):2月3日,乙巳蛇年正月初六,我们迎来了立春节气。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开端,象征着新生的开始。值此时节,大地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中国人极为重视立春,会在这天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迎春、咬春和贴宜春字画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国际在线联合出品的“中国节气里的京味非遗”系列短视频推出“立春篇”,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让您在幽幽墨香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开启充满诗意与希望的春天之旅。

  “一年之计在于春”,感悟民俗里的美好期盼

  立春标志着漫长的冬季已经结束,人们迎来了温暖和煦、生机勃勃的春季,自然界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立春之后,气温回升,白昼时间延长,雨水也变得更加充沛。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因此,古代的人们非常重视立春这个节气,古时甚至有专门的迎春仪式。宋代的《梦粱录》中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时,北京人喜欢吃春饼。清人陈维崧在其《陈检讨集》一书中亦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旧时,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普遍流行于民间,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吃春饼讲究从一头吃到另一头,寓意“有头有尾”,合家欢乐。还有些地方将包好的春饼油炸,称为“春卷儿”。在立春这一天,人们还会在家里或门楣上贴上红色的宜春帖,以示迎接春天的到来。宜春帖上通常会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或诗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在浓浓墨香中,感受翰墨丹青里的京味非遗技艺之美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其文化艺术行业老字号品牌更是熠熠生辉,其中就包括一得阁等历史悠久的知名百年字号。

首个非遗春节巧遇立春,这些京味非遗带你开启春日序章

匈牙利主播多丽娜(右)在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传承人魏光耀指导下体验制墨技艺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制墨工艺的杰出代表。一得阁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以墨汁名扬于天下。“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这句藏头联道出了“一得阁”的来历。创始人谢松岱因在考试中饱受研墨之苦,便开始探寻制墨之理,终于研制出与墨块相媲美的墨汁。一得阁墨汁凭其墨迹光亮、耐水性强、书写流利、写后易干、四季适用等特点,赢得众多书画者的好评浓浓的墨香味流传了150多年。

  2006年,一得阁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4年,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北京潭柘寺,在千年古刹祈福迎祥

  潭柘寺在春节期间是重要的祈福场所和游览地。每年春节举办庙会时,会有很多人来到潭柘寺许愿祈福,以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节日氛围十分浓厚。在跨年夜和除夕当天,潭柘寺还推出了“跨年敲钟许愿直播”和“潭柘寺传统夜场祈福”活动,人们在观赏美丽夜景的同时,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首个非遗春节巧遇立春,这些京味非遗带你开启春日序章

潭柘寺 图源 门头沟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教寺庙之一。在北京,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潭柘寺规模宏大,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早在清代,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等“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老北京的寺庙与牌楼、城墙、城门一样,不仅是北京的“名片”,更是历史、文化和民俗的承载体。这个春天,不妨来潭柘寺登高望远,祈福迎祥,感受老北京风情与古建筑之美。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