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腊月时节迎小寒,京味非遗带您“雕刻”时光

2025-01-05 08:38:09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冯薇薇

  1月5日,我们迎来了冬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民间谚语有云:“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小寒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冬,河流冰封,土壤亦冻结,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段就此开启。天气虽寒,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却不减半分。小寒时节,民间有吃腊八粥、备年货、做九九消寒图、赏梅等习俗,颇有一番冬季雅趣。

  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国际在线联合推出的“中国节气里的京味非遗”系列短视频小寒篇,聚焦京味非遗——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工艺,在光影交错之间,为您展示榫卯结构的奥妙,“雕刻”一段冬日悠长时光。

  腊月里边迎小寒,各类民俗雅趣多

  小寒的一个“小”字,似乎将隆冬的寒气化解了许多。但其实不然,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深冬时节,天地闭塞,虽然出行不便,但丝毫不影响人们给生活找点乐趣的雅兴。小寒时节,正是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为过年做准备,买春联、窗花……尽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而由于小寒往往与腊八节临近,人们也会在此时节熬煮一锅浓郁香甜的腊八粥,齿颊生香之间,浸润着浓浓的年味。

  《岁时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在古代,人们选择应节令而开的花作为标志,以花为节令之信使,故称花信,而风应花期,又有了“花信风”之说。百花集中开放的季节,从“小寒”开始,到“谷雨”结束。小寒的花信三候便是梅花、山茶与水仙。此时,不论是踏雪寻梅,还是在家中观赏水仙,都为小寒增添不少雅韵。

  一榫一卯,古韵悠长

  如何不用一颗钉子,建造家具与建筑呢?其中的奥妙,便是榫卯结构的应用。

  榫卯指的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其中,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则为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作为我国古代科技成果的重要代表,榫卯对东亚地区的传统木制建筑产生深厚影响。榫卯结构的建造思想,成为古人留给今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建筑领域,唐代的佛光寺大殿、辽代的应县木塔是榫卯结构应用的典型案例。在家具领域,明代榫卯家具则把中国传统家具推向发展顶峰。在北京地区,则形成了独特的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工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在明清宫廷家具的制作中逐渐形成的,它产生于北京,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与“苏作”(苏州)、“广作”(广州)并称为中国硬木家具的三大流派。京作硬木家具与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相适应,榫卯结构是京作家具的精髓,看似最简单不过的打眼儿,却关系到一件家具是否能够经年不散。京作硬木家具注重陈设效果,追求厚重的造型、庞大的形制,由此而形成雍容大气、绚丽豪华的京作风格。

  2008年,家具制作技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袋斜街,感受北京冬日风情

  听到烟袋斜街之名,您可能也猜到了,这条街的得名与“烟袋”颇有渊源。

  烟袋斜街有着800余年历史,在明代时,就已经是一条商贾云集的商业街了。烟袋斜街东起鼓楼前的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处,全长232米。得名烟袋斜街,一说是因为这条古街形似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就像一个烟袋锅儿;另一说则是因为当年老北京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当年鼓楼前、地安门外有众多烟铺。那时候抽烟讲究用烟袋,所以这条小斜街上,开着不少的烟袋铺,便有了烟袋斜街一名。

腊月时节迎小寒,京味非遗带您“雕刻”时光

烟袋斜街 图源 首都之窗

  2010年,烟袋斜街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漫步于此,您不仅可以品尝北京地道小吃,还可以欣赏到道路街道两旁古朴的四合院,感受其中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

  此外,烟袋斜街还毗邻南锣鼓巷、什刹海等地,若您想感受北京的慢时光,不妨挑一个晴朗的日子来此,感受不一样的北京风情。(文/韩嘉慧)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