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岁寒冬至时,一起感受声音里的京味非遗

2024-12-21 09:45:3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赵银平

  12月21日,我们迎来了冬至节气。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中,“至”是极致的意思,意为“冬藏之气,至此而极”。民间冬至有祭祖、宴饮、吃水饺、吃汤圆等习俗。其中,冬至祭祖的习俗可谓历史悠久。

  据《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可见,从周代起,我国就有冬至祭祀活动。冬至祭祖的习俗在明代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清明、中元、冬至三大祭祀制度。明清时期,皇帝会在冬至这一天前往天坛祭天,祭祀仪式开始时,便会演奏中和韶乐。

  金声玉振、琴瑟和鸣。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国际在线联合推出的“中国节气里的京味非遗”系列短视频冬至篇,聚焦国家级非遗——中和韶乐,让您在悠长古音中,感受中华礼乐文化的魅力。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北半球迎来了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冬至不仅是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团圆与思念,是冬至节气重要的文化意义构成。因而,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的说法,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冬至时则有吃汤圆、年糕等习俗。除家人相聚过冬节外,古时还有敬献袜履、拜圣隆师之俗,以礼敬尊长、崇道重教。

  冬至里的礼乐文化

  古时候,上到皇家,下到百姓,都会在冬至这天进行祭祀活动,只是其内容有所不同。民间会在冬至时祭祖,追思逝去的亲人;而皇家则会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明清时期,帝王每年都会在冬至这一天,在北京天坛举行冬至祭天仪式。天子祭天,是“国之大祀”“国祀之首”,要在高于地面的圜(即圆)丘上进行。高,以示尊崇之诚;圆,以应“天圆”之象。祭天仪式开始后,便会演奏中和韶乐。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源于中国古代雅乐,又名郊庙乐,是一种将礼、乐、歌、舞融为一体的典礼音乐,明代洪武年间定名为中和韶乐。“中和”意为中正平和,“韶”意为尽善尽美。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作为明清两朝祭祀、朝贺、宴享的专用音乐深受重用。顺治元年议定,祭天地、太庙、社稷,都用中和韶乐;直至乾隆时,中和韶乐已经出现在各大朝会、大祭祀活动之中。

岁寒冬至时,一起感受声音里的京味非遗

英国主播贝利柳(左)体验中和韶乐演奏

  202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入选。到目前为止,明清时期可考的用于祭祀的中和韶乐共有464首。

  时光匆匆,中和韶乐也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若您想在声音中感受中华传统礼乐文化,体味中华古韵,不妨在冬至这天去天坛看看。

  在天坛,看到不一样的古韵北京

  提到北京,故宫和天坛是不少人对其厚重历史的第一印象。如果说在故宫,能够感受到的是古都北京的皇家庄严气象,那么在天坛,我们则能够通过简洁庄重的建筑风格,感受到古人关于天地人文的哲学思考。

  过去老北京人有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这几处地方是旧北京的闹市区或坛庙、名胜的典型代表。而五坛之首,便是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岁寒冬至时,一起感受声音里的京味非遗

祈年殿 图源 首都之窗

  1951年,北京市政府组建了天坛管理处,1957年天坛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若您想体味不一样的古韵北京,不妨来天坛转转。在古树林立的小道里,于宁静中感受历史的回响;又或是在瑰丽典雅的建筑群中,体味中国文化的和谐之美。(文/韩嘉慧)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