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每月设定居民和学生开放日,北京非遗体验中心在胡同深处绽放

2024-08-01 13:47:08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韩嘉慧

  暑期高温不下,在距离热闹的南锣鼓巷咫尺之遥的沙井胡同内,北京非遗体验中心在经历半年调试后,开启正式运营。即日起,每月设定居民开放日和学生开放日,并接受团体预约参观。7月18日,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的20余名师生首先来体验。

  展大师佳作 品数字互动

  北京非遗体验中心所在的院落为清代晚期四合院,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体验中心2022年3月由市文旅局立项,并于今年初改造完成。整个院落共四进,掩映于绿荫之中,带着一丝难得的凉意,总占地面积2200.3平方米。如今院落内设有15个大小展厅和体验空间。因此地曾名合园,非遗展示和体验亦以“合”为主题,四合院之“合”与非遗之“合”,和合共生,相映生辉。

  一进院为“和合京韵”非遗影壁和序厅。参观者步入大门,迎面便可见百家姓兔爷墙。配色各异、姿态各异的兔爷让每一位参观者感受到浓厚的京韵。这里的非遗泡泡互动屏,方便人们在大屏幕上点选北京非遗各个项目的漂浮泡泡,速成式了解项目基本情况。

  二进院为“合•韵——燕京八绝展京艺”展区。由市文旅局征集的燕京八绝精品在这里集中呈现。沉稳庄重的景泰蓝大型作品、繁复大气的宫毯作品、富贵吉祥的金漆镶嵌屏风、珠光宝气的花丝镶嵌作品……其中有些作品难得一见。

  三进院“合•雅——宅门文脉传京韵”,主打文房非遗、市井民俗,二十四节气互动餐桌、中国书法互动体验等,吸引很多人上手体验。四进院“合•乐——古今融汇品京味”里,互动体验颇有趣。站在体感互动穿衣镜前,就可以体验红都中山装制作技艺的智能数字换装,便于人们选择自己满意的服装风格。

  定向开放 满足复合需求

  这是北京首个市级公益性非遗体验基地,集非遗展示、传承、体验、研培、交流于一体,既以京味生活与精妙器物生动展现北京非遗的华美悠远,也以传承传统与创新时尚呈现北京非遗的青春靓丽。

  “今年1月起开始内部测试运行。上半年围绕重要节日、节气、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交流体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邀请木版水印、京绣、北京面人郎等十余个非遗项目的非遗传承人来这里进行过现场展示和互动。如今,每月将组织学生开放日和社区开放日活动各一场,邀请师生群体和社区居民参与,融合新场景、探索新玩法、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通过主题化、系列化、生活化的公益性非遗展览展示、体验、交流活动,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

  通过试运行,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也逐渐摸索出一条更适合这处空间的非遗展示传播方案:定向邀请参观者与现场展示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不求数,但求质。希望每一批走进这里的参观者,无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市民,都能获得深入体验、交流的机会。

  诚挚交流 共谋非遗传承新路

  也许是胡同里优雅小院的环境影响了这里的人,也许是非遗体验中心的定位填补了空白,满足了业内深入交流的迫切需求。每每有参观团体来此,都能获得与非遗传承人近乎“一对一”的特定深入交流机会。

  首批来尝鲜的师生此行收获颇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文勋说,能与国家级非遗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柏群、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唐燕、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围绕“探索北京非遗保护服务新路径”展开的座谈交流,让大家深受启发。

  当天,唐燕讲述了自己从IT精英跨界投入非遗传承保护的人生历程。她建议青年学子要放宽眼光,不要囿于眼前的专业、就业压力,而是要挖掘内心真正所爱,才能真正在漫长人生中有所建树。

  郎佳子彧阐述了“面人”的“面”所承载的农耕文明中对粮食的重视,以及面塑作品包含的美好祝愿。他期待高校里,以非遗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能多一些,建议学生们不要忽视在艺术史中学习中,补上中国非遗这一重要部分。

  柏群介绍,如今“燕京八绝”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已搭建了企业、博物馆、协会协同发展平台,为传承人提供了更多交流、展示、经验分享机会。他提出,抓住文化消费快速发展的机遇,北京非遗传承要打造“北京样本”,探索非遗传承保护的新路径,积极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北京日报记者:李洋)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