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示:在“慢旅游”中尽享悠闲时光

2024-06-24 09:27:0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韩嘉慧

  原标题: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示:在“慢旅游”中尽享悠闲时光

  在青山绿水间感受习习凉风,忘却炎炎夏日的燥热;徜徉于古镇街巷,融入当地生活,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不同于行程匆忙、最大化利用时间的“特种兵式旅游”,择一地住上几天,让时间慢下来、让心灵沉静下来的“慢旅游”成为如今不少游客的出行选择。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新一批2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山西晋城太行锡崖沟旅游度假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旅游度假区等入选。我国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84家,包含了滨海、山地、湖泊、主题公园等多种类型。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体现了我国休闲度假游哪些新趋势?如何进一步优化度假游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们需求?

  1.休闲度假产品类型更丰富

  仲夏时节,吉林长白山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内绿意盎然,林木挺拔葱郁,飞鸟穿梭其间,让人仿佛置身原始森林,林海、天池、矿泉等自然风光和主题探险、房车露营等多元业态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度假游玩。“这里是我们很喜欢的滑雪胜地,除了丰富的冬季项目外,夏天来避暑度假也十分惬意。”带着女儿来度假的刘先生说。

  近日,文旅部根据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认定并公示了22家旅游度假区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是《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新版标准正式实施后评定的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新版标准引导下,新入选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分布区域、产品业态、文旅融合等方面均有新特点,反映出我国度假区建设的最新趋势。

  “可以看到,这次公布的国家级度假区分布在全国22个省份,北京、宁夏、新疆、甘肃等地首次入选,评选综合考虑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度假区建设及资源情况多项维度,各地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选择,全国度假空间格局进一步均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崔莉说。

  此次新晋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类型丰富,拥有湖泊、海滨、山岳等多样化自然资源,是供游客放松身心的优质度假旅游目的地。这些度假区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生态康养、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还开发了亲子互动、科普研学、沉浸式体验等丰富的产品。

  “在新版标准的引导下,各地充分结合自身特色,依托资源环境优势和创意创新优势,充分挖掘度假发展潜力,走出了差异化的度假产业发展路径。”全国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王彬汕表示。

  在甘肃临夏永靖刘家峡旅游度假区,黄河之畔的丹霞风光,风景如画的太极岛湿地,花卉品种多样的浪漫黄河花堤,形成了适合避暑、康养、休闲的多样化度假资源。“我们打造了黄河康养度假、黄河地理探索、黄河民俗体验三大核心产品体系,推出观光游览类、科普研学类、儿童亲子类等多种度假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杨志飞介绍。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一些度假区将休闲度假与康养、运动、户外探索等业态结合起来。山西省晋城太行锡崖沟旅游度假区推出南太行生态徒步线路和挂壁奇迹研学探索、山泉药浴等特色产品,满足不同人群户外休闲和康养旅居的需求。在江苏省苏州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等赛事接连上演,温泉康养、农旅体验、度假乐园、体育运动等深受欢迎。

  2.为“慢旅游”增添更多文化味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人们旅游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旅游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越来越多游客喜欢目的地深度体验,在具有“松弛感”的“慢旅游”中感受美食、美景和文化,体验当地最地道的生活方式。

  此次认定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更加注重鼓励和引导科技、文化和产业融合,提升休闲度假产品的文化味,通过挖掘历史文化故事、地方民俗、特色非遗、民族文化等,体现当地独特文化内涵,让人们在休闲度假“慢旅游”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在北京古北水镇旅游度假区,司马台长城气势磅礴,杨无敌祠、药王庙等建筑见证了水镇的繁荣与发展。端午假期,北京市民蔡女士一家自驾前往古北水镇游玩,白天登长城,打卡镖局、染坊、年画坊等民俗景点,夜晚欣赏长城音乐水舞秀和无人机孔明灯表演。“没想到在北方还能欣赏到江南水乡的柔美风景,还了解了一段历史文化,度过了十分难忘的假期。”蔡女士说。

  沉浸式文旅体验、旅游演艺、夜间文旅、特色非遗……丰富多样的文旅业态提供了更多可感可玩的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活态文化传承。在长沙铜官窑文化旅游度假区,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古窑遗址,还可以参与陶艺制作,品味历史悠久的陶文化;大唐彩陶文化彰显古韵国风,沉浸式演艺《无梦到铜官》让游客梦回盛唐。

  海南省万宁石梅湾旅游度假区不仅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鹧鸪茶艺、木偶戏演艺等非遗。重庆市石柱黄水旅游度假区则是体验土家族非遗和民族文化的好去处,在这里,土家大型歌舞《天上黄水》、万人摆手舞、土家大舞台常态化演绎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融入热情的表演中。

  “国家旅游度假区应不断丰富要素供给和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崔莉说,要提升住宿、餐饮和购物等必备的旅游服务品质,更要注重创新创意,增加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市场有针对性地强化度假区域的主题度假产品,突出自身优势,打响自身品牌。

  3.带动度假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近期县域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乡村型旅游度假区开始崭露头角。新认定的安徽省黄山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国第一个“村”字号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古朴的徽式民居依山而建,田园山水风光清新宜人,历史悠久的徽文化成为黟县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黄山中国书画小镇、宏村艺术小镇以及塔川、卢村等徽州古村落,还有非遗拓印、花灯游街、香囊制作、徽墨描金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深受游客喜爱。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乡村的分布格局,充分体现我国度假环境经过多年创建实践,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让游客有更多尽享‘慢旅游’时光的好去处,为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佳明表示。

  旅游度假区是典型的“酒店+”旅游目的地,过夜游客比重和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是评价旅游度假区的两个关键指标。游客停留时间更长,将刺激更多消费,从而带动文旅相关产业链发展,拉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近年来,各旅游度假区聚焦打造高品质度假酒店,构建立体、多元的度假住宿产品体系,包括高端度假酒店、精品酒店、康养公寓、民宿集群、露营基地等,更好服务不同类型的客群。

  “如今,游客对主题酒店等住宿类核心度假产品需求更多元、品质要求更高,更多游客在度假区开启旅居模式,以度假酒店为核心在度假区范围内或周边开展旅游度假活动,这就要求酒店提升服务品质,景区推出更能满足旅居者休闲度假需求的产品。”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说。

  在杨宏浩看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当地十分重要的旅游度假载体项目,作为典型的旅游产业集群,汇聚了品牌性项目、知名市场主体和各类生活服务要素,对于打造当地特色文旅品牌、打造高质量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休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升休闲度假服务品质。随着我国休闲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休闲度假产品业态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品牌建设、提质扩容推动转型升级,形成推动度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更好地为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展示中国形象贡献力量。”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敏表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进一步促进城乡发展、引领休闲生活消费。(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本报通讯员 范子溪)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