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四川:感受“中国盐运第一镇”的古韵新生

2024-06-14 09:31:47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韩嘉慧

  原标题:感受“中国盐运第一镇”的古韵新生

四川:感受“中国盐运第一镇”的古韵新生

  俯瞰仙市古镇。 自贡市沿滩区委宣传部供图

  粉墙青瓦的古建筑,碧波荡漾的釜溪河,沿岸古树参天,意蕴悠长。这里就是有1400多年历史的仙市古镇。

  位于自贡市沿滩区的仙市古镇,被誉为“中国盐运第一镇”,是当年釜溪河盐运的重要码头之一。曾经的水运繁忙虽已成往事,但打铁、弹棉花等传统手工艺流传至今,川南场镇民风民俗、川南建筑群文化,在这里活态传承。

  6月12日,记者走进仙市古镇,感受这座千年古镇的古韵新生。

  从古而来:自贡千年盐运文化的“活标本”

  仙市古镇因独特的建筑布局“四街、五栅、五庙、一祠、三码头”和“一里、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远近闻名。明代以后,自贡井盐场蓬勃发展,生产的大量井盐主要通过釜溪河,经仙市古镇到达重庆,挑夫、盐商、船家聚集在仙市古镇,形成了别具风味的盐码头文化。

  “古镇里的一些寺庙、会馆因年久失修都有损坏,由于房屋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很多柱子被白蚁蛀空,安全隐患较大。”仙市镇党委书记李涛说,近年来,仙市镇对核心区的街区、民居、会馆、宫祠、码头等历史建筑采取保护措施,整体性推进仙市古镇复原修建。

  在李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陈家祠。“现在刚完成新一轮的白蚁防治工作,2018年对厅堂的柱头等进行了更换,对老石头、风火墙等保持原貌修复。”沿滩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仙市镇已投入30万元市级资金用于历史文化古建筑白蚁防治,确保传统古建筑房屋安全,现正计划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区域内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展示利用工作。

  同时,沿滩区发挥“纽扣法庭”优势,当好“古镇守护者”。去年3月,“自贡法院纽扣法庭2.0——古镇守护者”签约结对仪式举行,把牛佛、仙市、赵化三个古镇纳入“纽扣法庭”守护范畴,从文化遗产保护着手,派驻人员驻点在古镇,对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解。

  在着力保护好古镇文化建筑的同时,古镇还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自贡市沿滩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游客中心、旅游步道、盐运文化展示中心等文旅项目正稳步推进,将于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向新而生:打造盐运文化遗产旅游首选地

  盐运工人将船拉过滩区,再将盐包搬到码头重新装船外运……“五一”假期,大型沉浸式歌舞表演《盘滩过坳》在仙市古镇上演,用当代创意结合当地民间音乐、舞蹈、戏剧及杂技等多元艺术手法,深度还原古镇井盐转运和盐工辛勤劳作的场景。这是仙市古镇举行的第二十五届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季活动,集传统、文化、民俗、旅游于一体,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河畔集市、弹棉花、打铁等,还能品尝盐帮特色美食。

  “我们挖掘盐运文化风情和建筑内涵,将古镇打造成盐运文化遗产旅游首选地。”自贡市沿滩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基于古镇各类传统手工技艺和节日龙灯、街头茶馆等民俗民风完整传承,已连续多年开展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季、古镇灯会、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等民俗文化活动。

  采用“文物建筑+博物馆”的模式,为盐运古镇注入“廉文化”。2018年,仙市古镇将陈家祠“清白传家”家风文化进行升级打造,自贡首个家风馆——陈家祠堂家风馆正式落地。目前,家风馆每年开设讲解活动60多次,开展家风学习、廉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

  业因镇兴。“依托古镇特色,我们发展慢生产、慢休闲、慢生活的休闲观光农业,让游客来了有更多新耍法。”李涛说,仙市镇推出“仙市古镇+乡村体验”旅游线路,打造大岩虾塘垂钓节、夏季水果采摘节等农旅活动,形成垂钓采摘、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消费线路,今年已累计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营收700万元。(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行晓艺 自贡观察 李佳玲)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