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园立交
隋唐园立交成为洛阳交通大动脉的枢纽。
天堂景区
古都新地标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景区。
兴洛湖城市书房
市民在兴洛湖城市书房内阅读。
牡丹博物馆
牡丹博物馆夜景。
应天门中秋之夜耀全球,大运河风起潮涌赋新声。洛阳,一座自带流量的千年古都。近年来,随着地铁、城市书房、隋唐洛阳城等一个个被文化浸润的新地标出现,让这座“诗和远方、古今辉映”的城市成为热门“打卡地”。
□本报记者 李宗宽 郭歌
洛阳,一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进入新时代,锚定“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的目标,千年古都焕发新生,一个个新地标成为热门“打卡”地。
应天门中秋之夜耀全球,大运河风起潮涌赋新声。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65家国保、省保单位是洛阳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等地火遍全网,已成为来洛阳的必“打卡”之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佳节,在应天门北广场前,爱心斑马线、网红路牌以及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孔明灯等营造出属于洛阳的浪漫氛围,刷屏各大社交平台。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是洛阳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密钥”。当前,洛阳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打造“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文旅新业态,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出它的抱负。205座遍布洛阳的河洛书苑城市书房伴随着琅琅书声,已成为洛阳市的“精神地标”和市民的“精神文化粮仓”。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体现了洛阳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通过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将文化服务真正送到市民家门口。
“没骨画作画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瀍河区旭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洛阳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副秘书长、90后新生代画家丁筱洁为孩子们讲解没骨画的创作。
推进“文化名人”进社区活动,借助名人效应,带动更多居民学习文化知识,倡树文明新风尚。洛阳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洛阳地铁1号线、2号线串连一城锦绣繁华,红绿相间的城市“乐道”成为特色惠民品牌,立交路网把城市资源穿珠成链“镶嵌”在河洛大地上。抓好城市规划建设是提升洛阳城市品质、画精画好城市建设“工笔画”、满足全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要求,对洛阳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回望历史,洛阳底蕴丰厚、包容并蓄,给这座城市留下文化、多元、创新的底色。
再看今朝,一处处新地标、一条条新举措,让城市“美丽”更“实用”、“中看”更“中住”、“好玩”更“沉浸”。
洛阳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努力探索历史老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极具吸引力的洛阳令人心驰神往。
本版图片均为洛阳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