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洛阳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隋唐洛阳繁华景 古今辉映定鼎门

2022-07-11 09:45:16  来源:洛阳日报  编辑:宋姝君

洛阳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隋唐洛阳繁华景 古今辉映定鼎门_fororder_res16_attpic_brief

  霞映定鼎门

洛阳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隋唐洛阳繁华景 古今辉映定鼎门_fororder_res19_attpic_brief

  从定鼎门远眺伊阙

洛阳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 隋唐洛阳繁华景 古今辉映定鼎门_fororder_res22_attpic_brief

  青葱掩映定鼎门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最南端的城门,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长”的古代都城城门,它见证了多个王朝兴衰更迭和无数历史事件发生。如今,随着隋唐洛阳城保护展示工作的推进,消失近千年的定鼎门重新屹立在中轴线上,再现盛世隋唐非凡气象,成为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厚重历史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01 沧桑变迁古城门

  定鼎门这个名字,最早是郏鄏东门之名。郏鄏,古时指洛阳。西晋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分析称,成王定鼎郏鄏,郏鄏东门之所以叫定鼎门,是因为九鼎从这里入城。

  可见,一座城门如果能叫定鼎门,其地位一定不会低。

  在隋唐洛阳城中,定鼎门是外郭城的正南门,相当于隋唐洛阳城的正门,位在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南与伊阙相对,北以天街与天津桥相连,并与端门、应天门、明堂等遥相呼应,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定鼎门,始建于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史料记载,定鼎门正式启用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隋炀帝是第一个通过这座城门的古代帝王。以后,该城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郭城正门,其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

  这一记载也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发掘显示,定鼎门城门建筑可分为5期至6期,最早建筑为隋代,最晚的为北宋末年,说明自隋至北宋的530年间,定鼎门一直在使用,城市基本格局如城市中轴线、城内路网结构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也让定鼎门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城门。

  发掘资料显示,定鼎门由平面呈长方形的墩台、三个门道、东西飞廊、东西两阙和左右马道组成。东西飞廊和东西两阙分别位于墩台两侧,和墩台呈平行对称分布,这种门阙形制目前仅见于定鼎门遗址,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这和同时期西京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和东都宫城正门应天门遗址不同。后者和如今北京故宫午门相仿,飞廊呈曲尺形,连接墩台和飞廊。

  02 车马喧喧连丝路

  定鼎门浓缩一段盛世的记忆。晚唐诗人禇载曾赋《定鼎门》:“郏鄏城高门倚天,九重踪迹尚依然。须知道德无关锁,一闭乾坤一万年。”

  2008年,考古人员对定鼎门大街延伸出定鼎门外的部分进行了发掘,发现最宽处达到140米,而且这条道路的路土多达16层,最早的为隋代路土,最晚的为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路土,说明自隋唐洛阳城建设之初,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条道路一直在使用,时间超过1300年。

  更罕见的是,考古人员在定鼎门外不远的分别属于晚唐和北宋初年的路面上,发现了大量人和动物的足迹及车辙,其中动物蹄印有骆驼、马、牛、驴等的蹄印;人的足迹有穿鞋的,也有光脚的。各种足迹及车辙清晰完整,让人依稀看到了当年定鼎门外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尤其是骆驼蹄印的发现,为“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说提供了新的佐证。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印迹能够保留下来,应该非常偶然。大概是在一场大雨之后,人、动物和车辆从这条道路上经过,因雨后土质松软,所以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这些印迹留下之后不久,一场洪水来到,洪水携带的淤泥掩埋了这些印迹,使这些印迹历经千余年而得以完整清晰地保存下来。

  定鼎门附近坐落着两个里坊,分别为明教坊和宁人坊。宁人坊里有龙兴寺,明教坊内有龙兴观,隔着天街对峙,非常壮观。现在的两坊一街已经成为遗址公园,对市民开放。

  定鼎门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的代表性遗存,与隋唐洛阳外郭城城墙、里坊、道路、水系等遗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城市规划特征,展现了隋唐时期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典型礼制特征,并对唐代东亚城市的规划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隋唐气象今又现

  有城门,自然就有管理者。隋唐时期,城市执行严格的门禁制度,对城门和坊门的开启时间有严格的规定。

  比如,唐代实行街鼓制度,根据鼓声城门和坊门依次关闭。文献记载,唐代设置城门郎掌管城门开启,设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门仆(看门的仆役)八百人。城门郎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开闭事宜,城门的开启和关闭顺序亦有严格的规定,长安和东都两京采取相同的管理制度。

  北宋时期,里坊制度逐渐崩溃,城市越来越开放,但对城门的管理不但没有松弛反而更完备,包括路政税收等很多措施都是通过对城门的管理来完成的。

  在定鼎门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带印戳文的板瓦残件,其中印文“供内□□日”较多,是隋唐时期修造管理制度的反映。文献记载表明,官方机构的修造有严格的规定和制度。隋唐时期,专门设将作监管理都城、宫庙、官府等国家设施的营造。《唐六典》载:“将作监:大匠一人,从三品。少匠二人,从四品下。将作大匠之职,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以供其职事……”

  千年之后,定鼎门的管理者已从城门郎变为文物保护工作者。

  2009年,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开馆。2014年,定鼎门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中国境内22个遗址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站在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前,青砖灰瓦,透露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高大的城墙与巍峨的阙楼,显示出盛唐的繁华与雍容。走进其中,门道、马道、墩台、隔墙等遗迹就在脚下,一盏盏宫灯将门砧石、车道石等历史遗物点亮,让人顷刻梦回大唐。

  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