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南昌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2-06-02 10:25:42  来源:南昌日报  编辑:宋姝君

南昌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_fororder_res02_attpic_brief

  经过几年来的综合治理,艾溪湖调蓄功能不断提升,湖泊生态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易涝点已基本消除,赣江等重要河道的防洪堤形成闭合的防洪圈……绿色生态而又具备“吸水”能力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已融入南昌市民的生活。

  2022年5月25日,南昌市顺利通过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竞争性评审,成功入选“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是江西省本批次唯一入选城市,3年建设示范期内将获10亿元中央财政定额补助。

  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工程238项

  2016年,南昌成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市级财政用于统筹支持海绵城市、城市防洪排涝、水系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资金达150.95亿元。截至2021年底,南昌主城区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工程238项,海绵城市达标面积96.4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6.36%,达标面积位列江西省第一,形成海绵城市建设连片示范效应。

  据了解,南昌内河湖泊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水质稳步提升。同时,疏通了多条内河水系,提升了涝水行泄通道的排水能力,象湖、艾溪湖等湖泊调蓄功能也有较大提升。通过对排涝设施的更新改造,南昌城市内涝防治能力得到提升,目前在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易涝点已基本消除。此外,赣江等重要河道的防洪堤已经达到规划标准,形成了闭合的防洪圈。

  南昌将组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推进工作专班,按照“因地制宜、灰绿结合、绿色优先”原则,分类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新城区强化目标导向,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老城区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老旧小区设施有短板、绿地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发挥南昌城市更新试点优势,采用“海绵+”模式,系统融入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模式融入百姓生活

  生活在海绵城市,有什么样的体验?安义县龙津镇向阳社区居民吴云龙深有感触:“出门就是公园绿地,雨天不再担心发生内涝,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近年来,安义县通过改造老旧管网,完善周边管网,城市地下“毛细血管”互联互通,有效推进了海绵城市建设全域化、本土化和自然化,解决了“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老大难问题。

  事实上,“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理念早已融入南昌百姓生活。我市各县区在边角地带、老旧社区等地见缝插绿,兴建“口袋公园”“邮票绿地”,有机融合绿网、水网和路网,在满足居民健身、休闲等需求的基础上,兼顾雨水调蓄、净化等生态功能。东湖区更是引入“食藻虫引导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对贤士湖公园水域、八一公园及佑民寺周边的东、南、北湖水域进行水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使水体达到自行循环,水质得到较大的改善;完成赣江右岸八一桥至二七路排污口截污工程建设,保障城区生态需水。

  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3年,我市将进一步实施海绵城市项目87个,涉及管网修复类、水系治理类等9大类别,总投资达148.1亿元。

  为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南昌市已先后出台多项制度规范资金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将加强和规范中央专项资金和地方投入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定配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综合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选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对南昌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下一步,南昌市将以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深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努力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本报记者 邬靓/文 杨紫韬/图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