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三溪镇群众开展舞龙表演。
雨生百谷,万物更新。谷雨时节,在成都平原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抓紧撒谷育秧、种瓜点豆,到处是忙碌的春耕景象。作为拥有超过20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特大城市,成都“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征明显,“米袋子”“菜篮子”保供压力大、都市现代农业价值提升速度慢、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成都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联动、互联互促,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探索走出一条超大特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文弦(图片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内外兼修 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
民以食为天。充足的粮食供给,对于超大特大城市运行而言,既是“压舱石”,也是“定心丸”。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两条底线任务之一。
2020年以来,成都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专项整治,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8.04万亩。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72.8万亩、产量230.6万吨,出栏生猪417万头,多种肉类以及蛋、奶供应充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为了持续做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成都坚持“米袋子”“菜篮子”内外兼修: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60万亩常年蔬菜基地认定保护制度,稳定常年菜地保有量。同时,与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广元以及甘肃等地蔬菜基地进行合作,调集蔬菜入蓉。
在“米袋子”方面,成都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一带、十园、百片”粮食产业园区示范创建,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2021年9月,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提出建设“米袋子”“菜篮子”供应体系、打造千亿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等24项重点任务。同时,建立跨区域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编制农业农村区域空间规划“一张图”,打造成渝地区乃至国内城市群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范。
建圈强链 构建“4+6”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走进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20层高的“叶菜工厂”的蔬菜长势喜人。由于“叶菜工厂”具有高效稳定、安全洁净等特征,该模式目前已在成都7个区(县)得到推广,并吸引省内外多个团队前来学习观摩。
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的“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点,设有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垂直农业展示中心、智慧农业研究中心等,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成都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大各层级农业园区培育建设力度,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成绩亮眼的同时,不久前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出成都农业的短板:科技支撑力较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62%,低于发达城市水平;农业综合产出效益不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73.17%。
如何突破?成都探索的路径是:大力推动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建圈强链”,打造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分产业研究制定专业化政策工具包,做实优质粮油、生猪畜禽等4大保障性产业,做优现代种业、数字农业等6大引领性产业,加快构建“4+ 6”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成都规划的20个产业链中,农业板块有“现代种业产业链”入选。依托位于邛崃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在产业链前端,积极争取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等高能级研发平台在蓉布局;在产业链中端,瞄准国际国内种业20强龙头企业,吸引一批领军型育繁推一体化重大种业项目落地发展;在产业链后端,持续做优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等会展品牌,搭建国际国内种业技术成果和产品交易平台,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
成都还将完善四级园区梯次培育体系,加快推动创建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同时,加快集聚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能级项目,推动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等多元主体集聚共生、协同增效。
价值转化 持续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走进蒲江县成佳镇同心岛茶园,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一排排茶树随着地势的起伏错落有致,游客身背竹篼,穿行在茶园里体验采摘乐趣,一幅茶旅融合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近年来,同心社区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打造出彩林和茶园相融共存的“彩色茶林”和立体彩色景观节点“一环八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游玩。
曾经,成都的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多数以观光和采摘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高品质特色功能挖掘不够深入,城乡生活服务功能发挥不足。
面对这样的挑战,成都将川西林盘作为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创新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初步形成以绿道为纽带,以川西林盘、精品民宿等相互支撑的旅游目的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基本形成。
今年,成都以8300余个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川西林盘资源为依托,启动保护修复川西林盘210个,拓展“林盘+”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同时,通过实施国家等级民宿、本土精品民宿培育计划,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等,加快营造生态型、沉浸式消费新场景,促进农业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低端供给向中高端供给转变。
按照计划,到2022年底前,全市将完成规划建设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提档升级精品林盘168个,展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动人图景。
“成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兼顾空间、结构、规模,加快规划建设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美丽宜居幸福乡村,持续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成都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乡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天府大地上奋力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