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冬奥场馆赛后如何利用?“双奥”北京这样做

2021-12-31 11:29:4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石丽敏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唐薇):奥运场馆由于体量大、维护成本高等因素,赛后合理规划利用一直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如何充分利用2008年夏季奥运会遗产,冬奥场馆赛后又将如何利用?在2021年岁末,记者跟随2021《魅力北京》海外传播活动的俄罗斯拍摄团队,走进五棵松体育馆、国家速滑馆和国家游泳中心,参观外观惊艳、功能齐备的冬奥新场馆,感受科技赋能、高效改造后的现有场馆“大变身”,探寻它们未来的“新出路”。

冬奥场馆赛后如何利用?“双奥”北京这样做_fororder_图片1_副本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外景 摄影 唐薇

  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3360块曲面玻璃拼成的22条“丝带”在阳光下晶莹剔透。近日,历经多年科研攻关,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建成智慧场馆。基于“超级大脑”等技术,场馆在硬件运维、服务保障方面呈现诸多科技亮点。“冰丝带”所在的位置,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临时建设的曲棍球场和射箭场,如今,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在此拔地而起。速滑馆的设计集成了通用空间、超大跨结构、自由曲面幕墙、冰场节能等关键技术,为北京冬奥会赛时、赛后的可持续运营提供保障。

  行走在“冰丝带”场馆内部,蓝白相间的配色动感清新。平整如镜的冰面、舒适的空调除湿系统、动感的灯光照明设计,都彰显了“智慧场馆”的精雕细琢。

冬奥场馆赛后如何利用?“双奥”北京这样做_fororder_图片2_副本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景 摄影 唐薇

  据介绍,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冰丝带”将面向公众开放,通过分区控制、分区运营,将1.2万平方米的冰面根据需要分区域分标准制冰,可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市民可以共享科技冬奥成果。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组委在筹办伊始便高度重视遗产工作,合理利用夏奥遗产,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广大民众、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长期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夏季奥运会场馆遗产的充分利用,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一大特色。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仅新建了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其他竞赛场馆都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遗产的改造升级。通过建设、改造,北京赛区所有竞赛场馆都实现了冬季和夏季场地互换功能。

冬奥场馆赛后如何利用?“双奥”北京这样做_fororder_图片3_副本

正在调试中的“冰立方”内景 摄影 唐薇

  经过改造后的“水立方”在原有游泳池中搭建可转换的支撑结构,并在上面覆盖以临时的冰面,变身为“冰立方”,实现了由水到冰的无缝衔接,也成为世界首个冰上和水上项目同时运行的场馆,赛后可承接冰上赛事和教学培训,举办冰雪主题演出等。

  而作为北京夏奥会篮球及棒球项目的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馆不仅是中国内地首家获冠名赞助的奥运场馆,现在也成为了北京文体新地标,每年可举办中外一线艺人演唱会、职业体育赛事、大型颁奖礼等活动上百场。在冬奥会筹办期间,五棵松体育馆已经可以高水平地实现6小时“冰篮转换”为其变身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打下了牢固基础,举办冰球比赛也被列为该场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除了“水立方”和五棵松体育馆,未来每座冬奥场馆都有其发展蓝图。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丁建明就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冬奥会赛后,首都体育馆园区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冰上比赛、训练、科研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将打造成为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广场;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同步建设大众雪道;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也在比较平缓的赛段设计了大众体验道……

  冬奥场馆赛时服务赛事,赛后服务城市民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积极投入到冬季运动中,“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也正从愿景走向现实。正如美国印中美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主任丹·斯坦博克此前在美国财经新闻媒体“The Street”刊文所说,北京冬奥会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场馆,将奥运会与地区可持续发展计划相结合,力求描绘绿色中国的新画卷。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