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胡晓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这条从南到北直穿北京旧城、全长约7.8 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决定了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成为了北京城的脊梁,将京城的中和之美、壮观之景、雄浑之势展现得酣畅淋漓。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有言:“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12月24日,国际在线记者跟随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的讲述,“走近”北京中轴线,了解其发展脉络,感受历史文化,领悟中正和谐、天地人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讲述中轴线的发展脉络 摄影 张鹤轩
“北京中轴线创建于元代,成形于明,完善于清,变化于民国时期,发展于新中国。”张宝秀介绍,中轴线是线性文化遗产,全长7.8公里,有750多年历史,分布有多处大小节点。明清时期,体现皇权至上核心价值的北京中轴线,包括南、中、北三段,空间结构上可以分为16个单元,形成了四类主要文化空间:皇权政治空间、安全防御空间、祭祀礼仪空间和商业民俗空间。现今北京中轴线的空间格局可以分为15个单元,包括四类主要文化空间:政治文化广场、博物馆文化宫、城市人民公园、商业休闲空间,充分体现了由为封建帝王服务向为人民服务的彻底转变。张宝秀认为,北京中轴线的空间结构、标志节点、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是其文化空间不断重构的过程。
“三个之轴”——源远流长 与时俱进
在张宝秀看来,北京中轴线经历了750多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但是从未背离中轴线的规划原则,其主题经历了从皇权至上到人民至上的根本性转变,北京中轴线空间之轴、政治之轴、文化之轴的“三个之轴”总体功能一直在传承,其背后中正和谐、天地人和的文化精神从未改变,这种文化精神源远流长,传承有序,与时俱进,这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北京中轴线始终是北京的都城空间之轴。张宝秀表示,北京中轴线确定了整个城市布局,“就像是一曲气势磅礴、波澜起伏的乐章,有序曲、有高潮,还有尾声。”张宝秀解释道,中轴线南段就是“序曲”,由永定门、天桥、天坛、正阳门大街为主构成;中段是“高潮”,包括正阳门、棋盘街、宫廷广场、天安门与端门、太庙、紫禁城、景山等;北段是乐章“尾声”,以地安门外大街及钟鼓楼为主。此外,中间金碧辉煌的故宫和周边低矮的四合院组成的建筑群高低错落、伸缩有度,其色彩之比、体量之比,也给人带来优美的视觉感受。
北京中轴线始终是国家政治之轴,或称国家礼仪之轴。“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重要事件、重大庆典,包括一些重大礼仪活动,都会在中轴线上的有关场所举行。”张宝秀指出这是政治的一种象征。此外,她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安排在中轴线上,体现出中国人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北京中轴线始终是民族文化之轴。“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张宝秀表示,中轴线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和社会秩序,充分体现了礼乐制度,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展现的是中正和谐的城市特点和景观,凝聚着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具有无形的文化力量,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遗产和珍贵载体。
“三个里程碑”——活态发展 有序传承
“中轴线是活态遗产,是传承发展着的。”张宝秀认为,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中轴线也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延伸”。现代的北京中轴线不仅贯穿了城市核心老城区,还与北面的奥林匹克公园、南面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紧密串联,突出了城市轴线的序列性,形成了城市独特的风貌景观。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认为,紫禁城是北京城市发展历程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代表的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大杰作。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的改造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人民当家作主时代的来临。它赋予具有悠久传统的全城中轴线以崭新的意义,显示出在城市建设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时代特征,在文化传承上有着承先启后的特殊含义。这是北京城市发展历程上的“第二个里程碑”。由于亚运会的召开和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兴建,显示出北京走向国际性大城市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是北京城市发展历程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如今,北京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接雄安新区,可以说是第三个里程碑的高潮。”张宝秀说道。
中轴线申遗——展现“和”美 天下大同
北京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代表性城市,在世界城市规划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京中轴线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直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因此,如何更好保护传承好中轴线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张宝秀表示,对标对表世界遗产的高标准严要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重塑北京老城的空间秩序,是北京老城保护的重要路径,能让中轴线很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据了解,2011年,北京市政协提出尽快制定中轴线整体保护发展专项规划、启动中轴线整体保护立法程序等建议。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遗预备名单》。张宝秀说:“尽管中轴线上的故宫和天坛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它们都是独立的遗产,并不能代表北京中轴线全部,因而中轴线整体申遗是很有必要的。”中轴线从南到北是一个系统,从建筑群到桥梁到道路,把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技术、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杰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
保护北京老城,保护中轴线,早已成为共识。对于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张宝秀指出,在申遗过程中要注重挖掘阐释中轴线的文化价值与内涵。“致中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北京中轴线是中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深度挖掘阐释中和思想的内涵与价值,不仅能把北京这个城市的故事讲给世界,展现北京之“和”美,也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贵机遇,从而有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讲好中轴线故事的意义,也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张宝秀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