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绿地宜游宜居。
□王玉琢 张晓艳 郭彩梅 王蕾
五年,延伸开时间的标尺,也标注出奋进的刻度。
全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鄂尔多斯市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的重要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五年来,全市上下在战略机遇和挑战中拼搏奋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经济社会取得崭新成就。
经济稳居全区前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16—2020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7%,2020年达到3533.7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9%、2.8%和5.0%,第三产业增长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经济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底的3.5:59.2:37.3转变为2020年的3.8:56.8:39.4。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高。2016—2020年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达到2205.7亿元,2020年完成464.9亿元。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663.7亿元,其中民生支出达到329.4亿元,占比达到49.6%。
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产业化加速推进。2020年,鄂尔多斯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30.3亿元,比2015年增加6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累计增长14.2%,年均增幅达2.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38.17亿元,比2015年增加4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累计增长15.6%,年均增长2.9%。全市粮食产量由2015年的147.0万吨提高到2020年的196.4万吨;粮食播种面积由2015年的246.9千公顷提高到2020年的316.5千公顷。2020年,全市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9家(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6家、市级270家),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9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6%;建成大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12处;农产品产地地理标识14个。
工业规模持续扩大,压舱石作用显著。在保持传统行业发展优势的同时,着力发展新兴动能。全力打造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基地,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形成了全国一流的、完整的煤炭清洁开发产业链条,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建成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五年来新增煤化工产能527万吨,新增电力装机67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53万千瓦。到2020年,全市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达98户,能源转换效率达70.3%。非能化行业逐步发展壮大,液晶显示屏和汽车等新产品接续力量显现,2020年产量分别达到6559.0万片和28959辆。2020年,全市27个工业行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23个,其中超10亿元的行业有12个。全市现有7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优势产品产量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仍保持稳定生产。
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占比增加。顺应数字化发展和消费升级大势,信息产业、幸福产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五年间,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占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由2015年的55.4%提高到61.1%。民生相关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2.9%,比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经济动能合理转换 科技实力明显提升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生领域投资增强。鄂尔多斯市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4.8:64.2:31优化为2020年的2.1:60.9:37。服务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服务业投资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2016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产业投资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从行业看,更多资金投入到社会民生领域,五年来,社会事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3.3%,其中教育投资年均增长达24.8%。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消费模式日新月异。2016年—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4%。线上消费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线上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直播、扶贫促销、电子消费券等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供给通过线上来实现,特别是5G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线上消费渗透率持续提高。2020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6.7亿元,其中实物网络零售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市在线网店数量12210户,零售6565多万件。
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创新高。2015—2019年,全市R&D经费累计投入超过170亿元,达到171.4亿元,年均投入34亿元以上。2019年全市R&D经费总额38.3亿元,比2015年增长3.7亿元,年均增长2.6%。R&D投入强度近10年来首次突破1%,达到1.06%,为近10年最高水平。从投入整体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31.6%,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19.9%。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R&D经费的比重达到98.3%,依然是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2020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7.2亿元,比2015年增加3.5亿元,年均增长14.1%。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鄂尔多斯市授权专利2748件,是2015年的5倍,有效发明专利654件。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授权11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385件。2020年,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8项,比2015年增加30项,科研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全市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29家增加到132家。五年新增103家,年均增长35.4%。全市现有经国家和自治区认定的各类科技研发机构137家。
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2020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25.5亿元,是2015年的5倍,占规模以上企业收入总额24.7%。年收入超1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达39户,主营业务收入共计4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12%。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绿色步伐更加坚定
9月11日,秋果累累,大地飘香。全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会在鄂托克旗召开。
在参观点建元煤矿,大家看到的是,绿草如毯,格桑花随风摇曳。5000棵树木、15万株沙棘柠条、40万平方米草地让42万平方米的排矸场成为蝶戏蜂绕的“后花园”。
建元煤矿副矿长刘新文说:“在大力推动排矸场治理的同时,我们还在同步探索排矸场的利用,积极对接光伏发电项目、煤矸石综合利用制营养土、制砖等项目,实现转废为宝。同时,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将煤炭的可利用价值‘吃干榨尽’,实现清洁化开发利用。”
今年7月,该企业的全球首套焦炉尾气制乙二醇项目成功投产,并顺利产出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纯度达99.94%。项目投产后,在每年减少29万吨碳排放量的同时,也让企业实现了产业链条条有“煤”不见煤,彻底告别曾经“黑老粗”的发展模式,攀上如今“绿新精”的发展“快车道”,形成绿色“小循环”发展模式。
绿色矿山治理,鄂尔多斯久久为功,全力打造全国绿色矿山建设样板,切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向“生态带、产业链、风景线”深层目标迈进。截至2020年,鄂尔多斯市已建成绿色矿山173个,占全区已建成绿色矿山的32%,21个矿山成功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居全区第1位。
而这不过是鄂尔多斯追寻绿色、守护绿色的一个“切面”。
五年来,鄂尔多斯市始终将绿色作为生命的底色、生产的成色、生态的原色,以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为磅礴精神鼓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作发展的“基线”,着力破解传统路径依赖等问题,加快改变产业“四多四少”状况,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化发展,工业园区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率先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力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不断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和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防线。
五年来,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取得新进展,煤炭相关产业清洁化程度不断提升,非煤能源开发利用进程加快,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水平,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互促互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赢局面处处可见例证。
对外开放加强合作 深化改革动力十足
日前,规划面积140平方米的鄂尔多斯国际机场免税店正式开工建设,免税店于2020年6月正式获批。运营后,将积极引入国内及国际知名品牌产品、香化和精品,打造以满足出境旅客消费需求为基础、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机场免税店。
时间见证美好。鄂尔多斯首家出境免税店,即将亮相——是这座西北之城过去五年奋力奔跑,一路奔向世界的又一次冲刺。
截至7月底,鄂尔多斯机场开通航线42条,通航城市41个,完成旅客吞吐量1204360人次,同比增加141.9%;完成货邮吞吐量4729.3吨,同比增加102.7%。开工建设鄂托克旗通用机场、乌审旗通用机场。以鄂尔多斯机场为中心,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为辐射的航空网络即将形成。
“交通很便利,随时可以来,不论空中飞行还是地面交通,都是很美好的体验。”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陈辉教授说,他经常往返北京、鄂尔多斯两地,深切地体会到“鄂尔多斯路”不再遥远。
地处西部大开发、黄河“几”字弯战略腹地,内可融入环渤海,外可辐射大西北。2700多公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15条货运干线铁路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国际机场可直达国内外50多个城市,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跨境直营中心全面运营……五年精心谋篇布局,这是一座“多联”之城“温暖世界”时,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大变革的时代,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五年来,鄂尔多斯不断革新自我,逢山开路不停顿,遇水搭桥不止步,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交通网络更加便捷,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发展活力更足了,发展动能更强了,发展空间更广了。
补齐短板解决难题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越织越密、越织越牢的社会保障网,网住鄂尔多斯百姓的幸福生活。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套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仅2020年就发放社会救助金2.25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7%和8.9%,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31.1%和3.1%。并出台《鄂尔多斯市养老服务条例》,城镇职工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60元。
如果说低保、社保、医保保障的是底线,那么,教育关注的就是起跑线。上得了学、上得好学是家长和学生共同的愿望。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持续加强基础教育建设,使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高中毛入学率98%,“大班额”全部消除。在2020年里,还制定了《鄂尔多斯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2020年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鄂尔多斯市制定《稳就业增活力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意见》,采取直补、发放消费券等措施减轻小微企业经营负担,激发消费活力。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发放援企稳岗补贴2.8亿元,减免社保费20.9亿元,惠及企业2180家、职工3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2%以内。同时,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宽就业渠道,搭建服务平台,逐步探索出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
增厚底色提升品质 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旅行何必去远方?风景就在家门口。
居住在鄂尔多斯的老百姓有切身体会,这几年,生活的这座城市天蓝水绿、环境整洁亮丽、生活便利高效、城市生活现代化……
看环境,“鄂尔多斯蓝”已成为这座城市一张金灿灿的名片。仅以2020年为例,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2天,优良率90.7%,PM2.5平均浓度24微克每立方米。
看绿色,“鄂尔多斯绿”是每一位鄂尔多斯人的自豪与荣光。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实施各类生态建设78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3%,植被盖度稳定在70%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277.0平方公里,较2012年底增长10.7%,其中:公共设施用地26.5平方公里、绿地47.4平方公里,公园个数125个、公园面积3728公顷,公共厕所数1348个,城镇路灯盏数131千盏,道路清扫保洁面积6326.0万平方米。
更为可喜的是,变美的不仅仅是城市。鄂尔多斯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2020年完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67%,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91.3%,美丽乡村更是颇具特色——
一条条柏油路串起了牧野乡间;一个个产业项目撑起农村牧区的“致富伞”;一幅山水画卷正在农村牧区徐徐展开……这只是鄂尔多斯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
所有的出发点,是民生;所有的落脚点,还是民生。满满的获得感,让广大百姓在感受幸福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温度。鄂尔多斯市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杭锦旗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鄂托克前旗、准格尔旗蝉联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康巴什区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故事,见证着鄂尔多斯民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印证着鄂尔多斯人在高质量发展中所感受到的民生温度、收获的幸福质感。未来,鄂尔多斯这座现代名城,必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