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皖美这五年】芜湖: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 建设人民城市

2021-10-21 10:34:48  来源:中国安徽在线  编辑:胡晓萌

【皖美这五年】芜湖: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 建设人民城市_fororder_74

  芜湖城景-郑远摄

  五年顽强拼搏,五年砥砺奋进。“十三五”以来,芜湖坚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受住一场场大战大考,攻克一个个难题难关,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由2457.3亿元提升到3753亿元,年均增速7.8%,增速位居长三角前列。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从75位上升到57位。城市创新力跃升长三角第九。先后三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四次获评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今天的芜湖,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正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今年以来,芜湖市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创新推行1%工作法、畅聊早餐会等涉企服务措施,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组建全省首个人才发展集团,努力打造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全力争当“创业安徽”排头兵,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

  创新驱动 综合实力再攀新高

  芜湖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四个走在前列”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上砥砺前行,推进智造名城、创新名城、生态名城、开放名城建设。五年来,该市组建市产业创新中心,建成重点研发创新平台45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1000家,城市创新能力居全国创新型城市第25位。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个支柱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等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奇瑞汽车、海螺水泥、埃夫特机器人、中电科钻石飞机、中车浦镇庞巴迪跨座式单轨列车等一批“芜湖制造”亮相世界舞台。“四新加一资”模式全面推广,上市公司总市值居全省第二、长三角第十。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居长三角第六,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十年保持全省第一。鸠兹古镇、松鼠小镇、芜湖古城等相继建成开放,“欢乐芜湖”驶入“长三角”、迈向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由75位跃升至57位。

  五年来,芜湖市坚持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无为县撤县设市,芜湖县、繁昌县撤县设区,市区面积由1491平方公里扩大到2725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拓展。高标准启动江北新区建设,吹响芜湖“二次创业”号角。长江二桥、三桥先后建成通车,商合杭高铁全线开通,芜宣机场正式通航,轨道交通即将运营,高速公路“四改八”全面启动,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建成十里江湾等一批城市公园,“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城市风貌进一步彰显。

  改革开放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五年来,芜湖借势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发展机遇,用好“合芜蚌”“全创改”先行先试权,狠抓重点领域改革,综合监管分类执法、供应链融资“奇瑞模式”、中小企业信用贷等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红利”初显,新注册企业3360多家、注册资本470多亿元,为制度型开放蓄力赋能。芜湖港口型国家枢纽正式获批,芜湖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110万标箱、较2015年翻一番。奇瑞、海螺等一批龙头企业融入世界经济,芜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芜湖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和决心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36%,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83%,常态化的碧水蓝天绿地成为城市靓丽名片。以硬措施推进水污染治理硬任务,在整治城区74条黑臭水体过程中,形成了“一城一主体”“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水模式,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开展长江干流岸线集中整治,新增长江造林4.9万亩,长江岸线由工业生产向休闲观光华丽转身。

  从严治党 党建质量不断提高

  芜湖市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成县乡党委集中换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深入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认真开展“讲重作”“讲严立”“三个以案”等警示教育,坚持不懈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

  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等职权,成功获批地方立法权,出台《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芜湖市城市管理条例》《芜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9部地方性法规。支持市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打造“请你来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成为全国政协系统“新时代市县政协的新样子”首批15个典型之一。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作用进一步发挥。全面依法治市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现全覆盖,“七五”普法圆满完成,网约车治理改革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建设人民城市 共创美好家园

  8月12日,芜湖市召开人民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向选定的第一批“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授牌,创新打响人民城市建设“发令枪”,让共建、共治、共享成为城市发展主基调,用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城市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民城市建设大会上,芜湖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了“建设城市生命线”的目标要求,用科技手段时刻感知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第一时间处理“看不见”的隐患风险,让每位生活在这里的群众都能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芜湖市发布的《关于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从实现“上好学”到满足“看好病”的期盼,从“安全放心”的朴素要求到“精雕细琢”的城市治理……其中的许多举措,都顺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例如,提供更加普惠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智慧监测网络;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满纸闪烁的“人民城市”,让新时代的芜湖底气更充沛、底色更温暖。

  “我们双职工家庭,每天至少5点半下班,孩子放学早,谁来接送,课后托管怎么办?”面对家长们普遍的困扰,芜湖市启动放心午餐、安心午休、爱心托管“三心”工程,现在全市已有超过16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这一暖心惠民服务。

  把“提高人民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在人民城市建设中,芜湖市将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工期拖延、马路拉链、停车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快智慧芜湖建设,坚持“应用为要、管用为王”,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共同体,实现城市功能和空间资源整体提升……到2025年,实现人、自然、空间、数据、文化等要素的融合互动,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城市治理更加和谐有序,把美丽江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宜创的“六宜”城市,从生活、生态、生产三个维度,展现“古今交映、中西交融、山水相间、欢乐相伴、空间共享、产城共创”的人民城市风范。

  “畅聊早餐会” 营造亲清营商环境

  今年3月份以来,芜湖市创新政企沟通新机制,每周组织开展一次“畅聊早餐会”,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帮助企业排忧纾困,努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平台、为企服务的重要载体。截至9月18日,已举办23场,邀请了111名企业家及社会组织人士参加。

  芜湖市牢固树立尊重企业家的鲜明导向,把早餐会作为“四送一服”的重要补充,打造细节上体现敬意、气氛上宽松和谐的政企沟通新模式。每场早餐会根据芜湖市各委办局和载体单位推荐或通过网络自荐,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通用航空、新型显示等产业链,或围绕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等行业领域,邀请3至5位企业家参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前与企业家进行沟通,时间安排上优先方便企业家,向参会企业家呈送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具名的正式请柬。早餐会用时约1.5小时左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相关业务局人员参加,不安排主持人,不设置讨论话题,不准备发言材料,呈开放性畅聊状态。政企双方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趋势、企业成长环境、城市进步空间等,倾听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市里同志现场为企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介绍相关政策情况及下一步打算,树立企业发展信心。每场早餐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邀请参会企业家合影留念,并制作精美相册呈送企业家。建立“畅聊微信群”,方便企业家通过微信随时向主要负责同志反映情况,做到常联系、常沟通。开设“芜湖畅聊早餐会”微信公众号,即时报道每场早餐会新闻动态,并开通留言评论功能,广泛收集网民和社会各界对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芜湖坚持把早餐会作为问政于企、问需于企的平台,集众智、解难题、谋共赢。前22期早餐会建档涉企事项109件,目前已办结80件,持续推进初见成效20件,正在办理9件。所涉单位均对涉企事项提出了办理路径、解决方案并积极推进。根据早餐会上收集的建议,制定“紫云英”人才计划,协调多家企业与产业、行业协会、高校建立了交流机制,帮助瑞鹄汽车模具加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将神剑新材料列入2021年度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服务对象,将中航华东光电、启迪半导体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项目库。推动奇瑞系、海螺系、美的系等多家本地优质企业再投资,促进百亿元企业长高变强、千亿元产业链开枝散叶。早餐会先后被20多家中央及省级媒体宣传报道,全网阅读量逾三千万次,被网友称为“新型政商关系的完美诠释”“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亲清‘家宴’”“芜湖市民每周必看的信息大餐”。

  “1%工作法” 为企业降本增效

  因看重芜湖提出的服务企业“1%工作法”,马瑞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会批准在芜湖成立研发中心,并计划把最为核心的电子器件放到芜湖生产。开局“十四五”,“1%工作法”已成为芜湖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标志性服务品牌。

  “政府服务成效、企业发展获得感和营商环境优化,要靠数字说话。这1%,就是芜湖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的量化指标。”芜湖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只有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才能深入分析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的制约因素,逐一拿出降本增效措施。最终努力实现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全市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

  短短几个月以来,芜湖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重点围绕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利润影响主要因素,设立9个工作组,面向全市300户重点工业企业建立利润监测分析平台。“1%工作法”呈现全局发力、多点开花的良好势头。

  ——要素助力。对企业招录的稳定用工给予1000元/人标准补助;与多地建立稳定就业服务合作。施行用水用气“一站式”服务,免收企业相关费用;今年1至7月份推动1391户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节约成本1.39亿元。

  ——物流提速。启动物流直通车,帮助20个企业协调解决40余项问题;推动芜湖港至上海洋山港江海联运模式创新,定期班轮运行时间压缩到5天以内,每个集装箱压缩运输成本约30%。

  ——融资降本。截至今年7月底,芜湖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4.47%,较年初下降29个基点。各金融机构对接1158家企业,授信156.7亿元,放款64.72亿元。

  ——税费减免。免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上半年累计减免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38%;小微企业所得税再减半征收,上半年累计减免4.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17%。

  ——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面向规上工业和高新企业组织专题培训,大陆车身公司通过研发加计扣除政策,每年节省2000余万元。启动工业节能绿色技改行动,计划一年实现112家重点高耗能企业全覆盖。

  “紫云英人才计划”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优势是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实践证明,哪里人才多,哪里发展就快;哪里人才强,哪里发展就好。

  近年来,芜湖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推进“双招双引”一号工程,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00多个、高端人才2700多人,人才总量接近百万。在人才的有力支撑下,芜湖创新能力在全国78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中排名上升至第25位,经济总量由全国地级市第75位上升至第57位。

  站在新时代的风口之上,芜湖以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出台“紫云英人才计划”为标志,从“不断完善人才政策”走向“全面优化人才生态”,激活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石。

  今年7月30日,芜湖市在全省率先组建人才发展集团,着力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的“总服务商”“城市HR”和“人才CPU”。

  “成立人才发展集团,就是要强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工作思维,推行‘一站式’人才服务,提供‘集成式’解决方案,用市场化手段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为各类人才来芜创新创业搭建专业化的服务平台。”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负责同志表示,将在人才工作推进手笔、引才育才模式创新、人才发展生态构建等方面发力突破,让人才集团成为人才招引融入的“第一站”、城市形象展示的“旗舰店”、创新创业服务的“营业厅”。

  继市人才发展集团挂牌之后,芜湖紧接着推出“紫云英人才计划”,为全市新时代人才工作擘画了新蓝图。芜湖将以“紫云英人才计划”为牵引,在人才招引、培养、服务、激励、保障等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与打造优质的人才生态相适应的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根据“紫云英人才计划”,芜湖将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十四五”期间,启动“3113”人才工程,即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领军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30万名大学生,把芜湖建设成为区域人才集聚地,为奋力打造“四个名城”、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人民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芜湖传媒集团记者 张申尚)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