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

2021-10-19 10:57:42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胡晓萌

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

  位于巢湖黄麓镇的芦溪湿地。 记者 程兆 摄

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

  近日,游客乘船游览巢湖姥山岛景区。 记者 徐旻昊 通讯员 戴莉莉 摄

  “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安徽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

  巢湖治理形势如何,打造哪些名片,如何打造?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专家承担合肥市社科联《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研究》课题,为巢湖治理“把脉”。记者近日采访课题负责人高芮。

  巢湖治理形势如何?

  ——呈现三大标志性成效,巩固提升仍有难题待解

  状若心形的巢湖,历史上水旱灾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为抗御江洪倒灌侵袭和发展蓄水灌溉航运,我省开启了以水旱灾害治理为重点的治水历程。“九五”期间,巢湖被列为全国水污染重点防治“三河三湖”之一,直至“十二五”末,处于以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的治污进程。

  2011年,随着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巢湖成为合肥市内湖,开启了综合治理征程。合肥市成立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环巢湖项目资金池,并按照“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治水方略,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制定顶层设计、探索治理模式和集成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水污染防治体系,陆续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一至六期工程。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60余亿元。近年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合肥市政府印发《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等等,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全面展开。

  随着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推进,三大标志性治理成效渐渐显现。巢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的V类转为IV类,去年一度好转为III类。河湖水质持续提升、国控断面全部达标。与2011年相比,2020年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氨氮浓度分别下降80.5%、94.7%、79.7%,总磷浓度分别下降67.8%、90.8%、78.6%;巢湖湖区总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13.4%、36.7%。有效遏制蓝藻水华、沿岸异味渐少。今年巢湖首次出现蓝藻水华时间较去年推迟56天,截至9月底,蓝藻水华发生次数较去年同期减少13次,下降29.5%,累计面积减少276平方公里。生态环境逐步趋好、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已累计修复湿地面积约16.33万亩,累计扩大湿地面积6万余亩,湿地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275种。

  “十年来,在流域GDP翻了两番多、城镇人口增加近一倍的发展背景和巨大压力下,巢湖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成绩来之不易。然而,大型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高芮表示,要清醒看到,巢湖水质不稳固、水华不可控、生态不平衡等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巢湖治理面临新形势:河湖水质虽已明显变好和逐步变清,但尚未达到稳定变好和根本变清;近年来湖区蓝藻水华暴发频次和强度虽有明显减轻,但氮磷浓度仍处在触动水华暴发的区间波动;“九龙治水”格局虽明显改观,但上下游协同治污、超额洪水调度、跨区域水资源配置等矛盾仍未有效缓解;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战略对巢湖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等。

  可以打造哪些名片?

  ——打造生态、民生、创新、发展、文化“五大名片”

  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巢湖打造成什么样的名片?

  “要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的名片,必须统筹合肥高质量发展与巢湖高水平治理。”在高芮看来,打造最好名片的核心是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城湖相依共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等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把巢湖打造成生态名片、民生名片、创新名片、发展名片、文化名片。

  在打造生态名片方面,聚焦破解洪水关门淹、解除湖区半封闭、防治城乡水污染、构建流域水循环,实现从水域为主向水陆统筹、从水质达标向有鱼有草、从巢湖治理向保护长江三大转变,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多样性,让“人儿、鸟儿、鱼儿都高兴”。

  在打造民生名片方面,体现生态惠民、生态便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加强“农湖”相依、“水村”融合,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群众的良好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打造创新名片方面,体现城市品质繁华竞逐和低碳生产生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和高颜值生态有机统一,引领和带动全省发展和生态建设。

  在打造发展名片方面,体现江淮联通、通江达海和区域协作发展,建设现代港口群和高等级航道,提升航运通达能力和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实现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在打造文化名片方面,体现文化底蕴厚重、历史源远流长,保护好、利用好巢湖流域特色历史文化遗产,加快发展文创、文旅、文娱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提升城市灵气与精神内涵,夯实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影响力。

  如何打造最好名片

  ——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

  如何打造最好名片?课题组根据研究成果,提出新阶段巢湖综合治理建议,即统筹推进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让最好名片更快更多更好惠及民生。

  碧水工程,再逐“一湖碧水梦”。聚焦点、线、面、内“四源同治”,构建全流域、全方位、全过程的水污染防治体系。点源方面,实施城市污水系统提质增效行动,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整治。线源方面,加快推进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等重点河流治理,持续加强清水河流保护,探索建立跨市域河流生态补偿机制。面源方面,大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强化圩区农田尾水调控,加强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内源方面,实施控磷专项行动,开展重点水域底泥清淤,健全蓝藻水华应急处置设施体系,严格落实十年禁渔,实施鱼类增殖放流。

  安澜工程,勾画“一江安澜图”。聚焦“蓄泄兼筹”,按照“上拦、下排、边分、固堤”思路,全面提升防洪、排洪、蓄洪能力。加快修编《巢湖流域防洪规划》,提高流域防洪标准;新建裕溪河对江排洪泵站,高标准加固泄洪通道,建设流域主要闸站联合调度平台,解决“关门淹”问题;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加快巢湖通江连淮达海,贯通江水、淮水、淠水、湖水,增强水源调配能力,形成江淮健康畅通水网等。

  生态修复工程,扮亮“一山翠绿画”。聚焦“系统治理”,谋划实施“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建好十大环湖湿地,加快打造世界级城市湿地群;打造百里生态绿廊,高标准实施江淮运河两岸绿化美化;建成千顷飘香田园,打造适宜巢湖生态的“田园牧歌”;营造万顷生物栖息地,加快推进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

  绿色发展工程,建好“一条创新路”。聚焦“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如建设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生态康养、科技服务、绿色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等。

  富民共享工程,绘就“一幅好图景”。聚焦“宜居宜业”,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培育特色小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大型湖泊治理,要久久为功。”高芮表示,在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的道路上,以“愚公移山”精神持续加力,心怀“国之大者”善作善成,努力把巢湖打造成为合肥最好名片。

  (记者 夏胜为)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