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的特殊时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举办了“创意2030论坛”线上活动,在近日举办的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煜就“疫情后的社区治理”话题进行了分享。
数字化管理呈飞跃式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生活受到了诸多限制。宋煜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呈现出了飞跃式的发展,尤其体现在基层治理方面。无论是基层信息数据的收集还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所需,新技术的应用都为防疫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宋煜说:“人们通过手机进行登记或填写表格,解决了过去基层数据不准确的问题,防疫信息能够收集得比较完整。”
针对数字化管理问题,孙宇则表示,信息技术在疫情期间的应用,带给她最深的印象是——“新”。她从三个方面作了解释,首先体现在技术新,比如人工智能发挥着监管的作用,这说明此次抗击疫情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很重要的场景;其次是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如社区制作电子出入卡和健康凭证等;最后是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无论是出行还是执行上一级政府的防疫政策,数字技术都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模式的创新。
后疫情时代 数字化管理仍需完善
疫情期间,新技术为社区治理带来了许多的可能性,收获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宋煜看来,在后疫情时代,这些新技术如何持续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宋煜表示,数字化社区治理中,人们填写并提交个人信息,但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是难以保证的。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疫情之后应该尽快就此事立法,将它“规矩化”,这样才能促进数字化社区治理做得更好。
孙宇则认为,数据是和管理本身的权责是相联系的。社区采集数据,因为社区有管理的权责。而权和责是绑在一起的,有权利采集数据的同时,就有相应的责任来保护社区的居民。在数字化社区治理上,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去立法也好,使用公共政策也好,或者提高每个人的数据意识也好,都需要去完善。我觉得未来这可能是整个社会各方共同的责任。”孙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