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我市连续出台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海河工匠”建设等政策措施,积极构建终身培训体系,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努力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我市技能劳动者达24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万人,占比近30%。涌现出6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8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2名“全国技术能手”、200名“天津市技术能手”。
培训补贴直补参训企业
“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企业需求导向,将培训补贴直补参训企业。培训什么工人、培训什么内容、什么标准达标,企业说了算。同时,积极盘活企业设施设备及培训资源,在全市遴选一批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领先、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培训中心,认定为企业公共实训基地,鼓励企业在开展职工内训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实训服务;对企业培训中心面向社会开展公共实训的,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上浮25%。企业培训中心被认定为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资助。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认定为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资助。”
政府补贴激励人才培养
采取政府补贴激励推动的方式,搭建企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梯次式培养体系。“我们实施了境内外研修计划,每年遴选100名高技能人才,按照每人3万元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对其中选拔赴境外研修的,再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开展了师带徒特色培训,依托大师工作室实行‘一人一策’培养,每年给予最高6000元带徒补贴;实施项目定制培训,每年支持一批企业定制项目培训,给予每个项目最高50万元经费资助;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每人每年最高7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开展职业市场需求程度调查,我市还编制发布了《职业市场需求程度及培训成本目录》,按照非常紧缺、紧缺、一般紧缺三级紧缺程度,由政府财政资金分别给予培训成本100%、90%和80%的培训补贴,引导社会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紧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经费补贴鼓励技能竞赛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比拼技能才艺、选拔优秀人才、展示技能之美的重要作用,我市将技能竞赛形成制度性安排,每年市人社局会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共同开展各级各类竞赛近100场次;对竞赛优胜选手给予晋升职业资格等级、授予荣誉称号等奖励,对竞赛承办单位给予竞赛经费补贴。健全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每年评选10名“海河工匠”,每人给予20万元奖励资助;每两年评选100名天津市“技术能手”,每人给予2万元奖励资助;每年选拔100名“优秀首席技师”,连续3年每月给予1000元奖励资助。对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在国家奖励基础上再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对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及所在单位,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资助。(廖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