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佛山南海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戴嘉信 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篇章中提出要“发展特色合作平台”,“支持珠三角九市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佛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已入驻的粤港澳企业及创业者均对特色平台的建设充满期待,认为这将是实现搭建粤港澳空间、市场互联互通的桥梁,将快速促进大湾区产业、成果、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
■广州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打造中国版“开放式创新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这些都是我们一直都在做的事,《纲要》让我们更坚定了!”《纲要》出台至今,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吴嘉名仍很振奋。
该院是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国内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落户以来,有超过50位香港科大知名教授依托研究院,在国内参与科研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已成功孵化出8家高科技企业。”吴嘉名说。
促进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对接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内,两列黑色的计算机柜整齐矗立,机器持续运转发出低沉的轰鸣声,这正是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的主体之所在。依托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分节点之间铺设的专用数据通道,通过双链路光纤专线快速连接,香港科研界可以直接运用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世界顶尖的超算资源。
“目前已有超过200个港澳和海外科研团队使用‘天河二号’超算服务。”吴嘉名说,超级计算机的超级计算能力可以帮助许多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大大缩短运算时间。
此外,该院还设置了物联网、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先进材料、绿色建筑与环境4个研发部,承担的政府及商业科研项目约620项。院内的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粤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中心等机构更是为粤、港、澳科研人员及青年创新创业主体搭建了一个国际化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多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均已在此实现了产业化。
与此同时,为吸引更多科研人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孵化进程,该院还将“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下称“大赛”)引入内地。2016年起,大赛总决赛移师南沙。2018年大赛规模进一步扩大至香港、澳门、北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7个赛区,共有934支队伍报名参赛。
吴嘉名表示,研究院积极引入七大赛区最优秀的创业团队入驻“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并通过提供相关的创业服务协助其在南沙成立企业。
“助力大湾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看到《纲要》提出“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吴嘉名内心一阵激动。
“就在去年10月8日,我们和南沙区政府签署共建‘国际智能制造平台’合作协议书,推动广州乃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吴嘉名说,该平台将以智能模塑及智能装备为切入口,扩大运用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研发团队的核心技术,打造智能模塑全国最高端的技术服务平台及产业聚集地。
吴嘉名认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有自主创新品牌的产品。“研究院将在蕉门与南沙区政府共建一个创新产品设计基地,聚焦产品设计,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建成。”
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已经确定落户南沙,这也将成为研究院推动粤港澳三地全面合作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和资源,继续加大在引才聚才、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分工协作力度,助力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吴嘉名对未来信心满满。
■深圳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样本示范区
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深港两地接壤地带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又一个直接对接点。《纲要》发布后,来自粤港澳的青年创业团队均倍受鼓舞。“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感到港企在深圳落地发展将享受多项政策支持,非常想依托这些合作平台完成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来自香港的人工智能医疗创新科技企业、瞳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陈漪霖说。
“如果发展顺利的话,这将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以及规划中提出的广深港澳科技走廊的样本示范区。”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说。
23家高新科技创业团队已入驻
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致力于为港澳创业团队提供一流环境的创新创业阵地,目前已有23家高新科技创业团队入驻,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物联网等领域。
来自香港的创业者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何耀威,在深圳已有20多年的创业经历,目前主攻无创血糖监测智能硬件产品研发。“我见证了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飞速发展,此次《纲要》的内容令我感受到国家层面开放创新的决心和对港澳创业者的支持。”何耀威认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深圳市声希科技团队是一个专注于“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的创业团队,团队相关负责人孙立发是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纲要》突出科技引领,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业中心定为重要方向,向科技要发展。”孙立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像自己这样的公司,未来将大有可为。
首批11个项目集中开工
“我认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前景很好,和很多深港企业家交流时,他们也都希望未来在这个区域设立一些全球研发中心,因为不仅可以享受香港税制和自由港的优势,还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说。
方舟介绍,目前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包括香港境内管辖的1平方公里和深圳河北岸深圳管辖的3平方公里区域,即“1+3”的概念。“在这个科技合作园区内,可以率先实现生产要素流动的打通,做成真正意义上两制优势叠加的跨境合作区。”
春节新年开工后不久,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批1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344亿元。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福田河套地区,福田有一个与香港24小时连通的皇岗口岸,这里本身就有一定的香港文化沉淀,这些都是优势。而福田保税区本身也适合实施一些新政策,部分进出口制度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发展。”作为港青来深创业的先行者、深港澳创新创业基地港方运营团队主理人陈升,计划今年在福田保税区开设文创方面的公司。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纲要》中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合作区,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双方跨境接壤互联互通的合作区。在治理结构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走起了市场化路线,双方互派董事,共同创新,协同治理。”福田区委常委、副区长黄伟说。
■珠海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搭建粤澳合作平台,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走进位于横琴新区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下称“产业园”),科研总部大楼、GMP中试生产大楼、研发检测大楼等几座现代化建筑已落成投用。
在园区内,117家海内外企业已成功注册,以康美药业、以岭药业、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Intertek天祥集团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已入驻运营。
“我们将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把自身的平台打造好,推进粤澳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首席财务官张海鸿希望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实现最大产能片剂3.75亿片/年
在产业园的研发检测大楼实验室内,检测员古建波和同事们都要在这里进行各类大大小小的实验,确保药品成分的精确性。
“实验室所在的研发检测大楼是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部分。”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副行政总裁龚元香说,《纲要》提出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园区目前已建立起包括GMP中试生产、研发、检测等在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可发挥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的优势。
“我们希望能够为企业,尤其是澳门企业的入驻和落地创造基本条件,为入园企业提供产能扩大、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注册咨询和市场拓展等全链条服务。”龚元香透露,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可实现最大产能达片剂3.75亿片/年,胶囊剂1.25亿粒/年,颗粒剂1500万袋/年。
2款产品成功获得海外上市批文
在中外合作成果展示区,张海鸿特别介绍了澳门张权破痛油药厂和石家庄以岭药业的两款产品。“《纲要》支持鼓励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目前,我们已经帮助这两款产品成功获得莫桑比克药物部门的上市批文,药品已在当地面市。”
张海鸿透露,第二批和第三批的10款中医药产品也在加快推进海外注册流程,有4款产品的申请文件已获当地政府受理,进入审批流程,“今年产业园还将启动传统中草药产品在欧盟的注册或备案”。
事实上,为了让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产业园下了不少功夫。2015年,产业园成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构建以葡语系国家为切入点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2016年起,产业园带着中医药技术与产品的先进思维走进了葡萄牙、莫桑比克,结合“以医带药”的推广方式,促进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在当地的普及和应用。
此外,产业园已初步搭建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盟国家为主的政府机构、专家、贸易商、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内地和澳门的中医药产品走向国际奠定合作基础。
张海鸿表示,未来,产业园将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示范项目的建设,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和活力。
■佛山
佛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集聚高端要素推动产城格局再造
“下一站,广东金融高新区。”早上8时许,地铁广佛线的闸门打开,来自广州、佛山两地的众多白领快步走出地铁站。距离此地不远的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三山片区内,机器轰鸣,作为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的季华实验室正如火如荼推进。明年,该实验室一期基础设施将完成建设。
沿着《纲要》里“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搭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人才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互通的桥梁”的方向,佛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正加速聚集高端要素资源,已吸引大量港澳优质服务业项目落户,有意向进驻的项目投资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将再造产业和城市格局。
“将与香港实现人才、项目、资金无缝对接”
2月25日至27日,《纲要》成为佛山南海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
“《纲要》发布带来一个重大利好,就是提及‘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佛山市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说,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落实“香港+佛山”合作机制,《纲要》公布后,佛山与南海即马上赴港拜会,特别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建设进行了磋商,“这为示范区的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未来将实现与香港的人才、项目、资金方面的无缝对接。”顾耀辉说,南海在三山片区已经建立了国际创智园、粤港澳科技展示交流中心等载体,接下来要重点打造季华实验室、文翰湖科创小镇以及广佛跨城综合体、香港城、澳门城等一批平台。
同时,南海正在积极申请开通香港西九龙站到佛山西站的高铁班次。此外,将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吸引港澳青年及港澳各界人士到南海进行创新、创业和投资,港澳青年在南海创业启动补贴甚至高达450万元。
“三山片区将成产城发展‘黄金走廊’”
广东金融高新区39°空间艺术创意社区内,机器轰鸣,一幢幢建筑正被加速改造。创投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物所、评估机构、证券机构……如今,在这片被称为千灯湖创投小镇核心区的城市空间里,一大批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机构正迅速集聚。
曾推出“网红产品”55度降温杯的知名设计公司洛可可甫一落户,就举办了一场国际设计师节,吸引了大湾区内1500名设计师前来参加。“我们为产业升级赋能而来。”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副总裁、佛山洛客众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辉毫不掩饰企业的雄心:以设计创新促进佛山制造升级,提高后者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
在佛山“一环创新圈”与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规划下,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内的南海三山片区也正在成为科创、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的热土。
在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看来,三山片区是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和广佛同城的前沿阵地:季华实验室正在密锣紧鼓施工中,目标打造先进制造领域国家级实验室;规划共建跨城综合体,打造粤港澳国际交流中心;多条地铁线路、有轨电车、高铁等轨道交通在此交汇,促进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流通。
“我们希望三山在大湾区内具备大城配套和小城成本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麦绍强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三山片区将成为产城发展的‘黄金走廊’”。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张玮 张光岩 梁涵 宾红霞 赵进 见习记者 郑慧梓 卢浩能 通讯员 温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