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9月10日电 (记者 魏建军)“站在这片草木葱茏的山脚下,你怎么也想不到,就在去年,这里还是一个长60多米、深30多米、宽10余米的大坑。”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公室主任罗英文站在祁连山隆畅河畔感慨,昔日淘金洗沙的“天坑”如今成了游客青睐的观景平台。
肃南县,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是中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作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体,肃南县占祁连山北麓总面积的75%,祁连山脉在其境内长达400公里。肃南生态屏障的好坏,牵动着整个祁连山脉的“绿色神经”。
“那可是整整回填了20万方土!”罗英文回忆,以前一遇到暴雨,这个“天坑”就成了一个“人工湖”,当地人称“涝坝”。采沙金不仅对河床造成破坏,大量的废渣也堆砌在河道两岸,就连地表水也“断了”。“一旦下暴雨引发发洪水,泥石流就下来了。”
罗英文说,上世纪80年代,这里大大小小的采沙场有几十家。在隆畅河畔5.4公里范围内,不仅沙金量大,黄金纯度(含金量)可达95%以上,“挖出来就能用!可以直接加工金条、首饰,甚至可以直接兑换货币。”正因如此,吸引了全国各地2万多人来此“淘金”。
“30多年的开采历史,让这里‘千疮百孔’。”罗英文坦言,过去监管不规范,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大量“驻扎”此地边探边采,直到2014年,白泉门矿区砂石料厂全部被关停。
2017年8月,肃南县国土部门对其展开生态修复,通过回填、平整、复土、种树种草、围栏封育,半年就形成了河流两岸200多亩的生态景观,并通过对隆畅河堤的加固,生态已经得到修复。罗英文说,今年种植的云杉和油菜花“黄绿交错”已渐凸显,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赏花留影。
沿着隆畅河逆流而上,记者来到一个叫九个泉的生态治理区,这里曾是一个选矿厂的生活区和工作区。“虽然1998年就被叫停,但直到2017年,该选矿区遗留下来的房屋和相关设备才被彻底拆除。”罗英文说,之后肃南县国土部门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目前,新载的云杉已达600亩。
自去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以来,保护区核心区149户484人目前已全部搬出。通过政府房屋拆迁补偿、购房补助、就业扶持等帮扶政策,其中142户已在周边县城购房安家,274名有劳动力的农牧民实现就业,占全部劳动力的82.5%,基本实现安居乐业。
罗英文介绍,目前执行的是“史上最严格”的祁连山生态保护措施,在肃南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已经实现了牧民搬迁,就是在允许开展牧业的实验区和外围缓冲区,也是执行“以草定畜”,“一块草场超过一只羊、一头牛都不行。”
作为祁连山生态保护搬迁下山的“创业”带头人,32岁的牧民妥雪梅2017年和家人“出山”后,在县城开了一家“串串香”火锅店,每年纯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虽算不上富裕,但也能让全家人安稳过上小日子。”妥雪梅说,她计划明年在县城周边开个“牧家乐”,为过上更好的日子“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