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黑龙江省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中国的粮仓。在许多中国人的认知里,这里和乌克兰一样拥有丰富的黑土资源。其实,这里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也与乌克兰极其相似。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百多年前,有从乌克兰来到这里的人们,在这里修建铁路、公路、桥梁甚至建设整个城市。不难看出这些前沙俄的移民为哈尔滨带来的改变,现在哈尔滨还拥有另一个名称——“东方巴黎”。
万达室内滑雪场(摄影 李欣)
应国际在线的邀请,亚洲和中欧的海外大V团此次访问了哈尔滨,进一步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并感受哈尔滨和黑龙江省这片土地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后的变化。
哈尔滨大剧院(摄影 李欣)
初识哈尔滨,是在一家叫卡米拉的俄式西餐厅,这里所在的建筑是原中国哈尔滨铁路俱乐部。俱乐部最早建于1911年12月2日,是按照德米特里·列昂尼多维奇·霍瓦特将军(1859-1937)的妻子卡米拉·霍瓦特的要求建造的。霍瓦特家族就是从乌克兰的南部来到这里的。1885年,德米特里·霍瓦特将军参与了沙俄东部的铁路建设。1902年,他又被任命为中东铁路建设的首位负责人,当年就举家搬到了哈尔滨。卡米拉·霍瓦特也成为当地红十字会的创始人,并组织中国东北的沙俄移民开展一系列文化生活。现在,房子内部还保留着最初的样子,内部有一个铁路博物馆和一个俄式餐厅。菜单上的乌克兰红菜汤,让我如同置身于乌克兰的某个餐厅。博物馆内车站月台的展区,使人感觉仿佛历史就在眼前。
现在的哈尔滨和20世纪初的城市截然不同,但仍然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这里预计将融入更多的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住宅和休闲一体的建筑。一座大型歌剧院(即:哈尔滨大剧院——翻译注)和全亚洲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即:哈尔滨万达室内滑雪场——翻译注)已然建成。
原本大片的沼泽和处女地,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开垦后,变成了万亩良田。黑龙江拥有的丰富黑土资源是种植高品质和高营养大米的源泉。这里的大米也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农作物之一。
松花江畔的通河县距哈尔滨约200多公里,如果不是因为中文指示牌,单凭这稻田和丘陵、田野里悠闲的牛群,我甚至一度恍惚的认为回到了乌克兰的乡村。
通河是一个不大的中国小县城,农舍也已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当地领导介绍,大米种植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当地政府依然希望能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比如种植榛子、大豆甚至玫瑰花,都是不错的选择。 他们希望这些产品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出口到沿路国家。
习近平讲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山脉和河流的保护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这里还发现了中国最大的野山参,它的重量超过了一斤。
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一些当地农民把房子转型成旅社和餐厅,供游客居住和娱乐。
在哈尔滨,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建立了先进的生产线,对农产品、粮食、乳制品进行深入加工。黑龙江的企业和产品也早已在中国市场乃至世界拥有了知名度。
我眼中的每一家中国企业、政府机构,甚至是每一户村民都在依托着“一带一路”而构建着自己的发展计划。基于此,他们同样希望和乌克兰的伙伴进行合作。(作者:“乌克兰汉学家协会”董事会成员、乌克兰政策智库成员 科瓦尔·奥尔克西 翻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