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杰 马婧
16个专题展区,1600多家科技企业参展,一批堪称“国之重器”的新产品集中亮相……昨天上午,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开幕,为观众们送上一场豪华的科技盛宴。
歼-10模型 展会第一风景
“嚯!战斗机都来了。”从老国展东门一进来,右手边的歼-10战斗机马上映入观众眼帘,引来众人纷纷围上去举起手机拍照。16.43米长的机身、9.75米的翼展如同一只雄鹰,成了参观科博会的第一道风景线。
“是模型吧?”“太逼真了,还挂着弹呢!”对平时鲜少见到战斗机的普通观众来说,虽然只看到了1:1的模型,但仍能一饱眼福。现场负责人冯诗证是个“军迷”,看观众们兴致这么浓,他也趁机给大家普及一些航空知识。
科博会上,航天科技展和海洋科技展每隔一年举行一次,今年展会上,海洋领域的“国之重器”成了主角。“探索4500”水下机器人、“海翼号”水下滑翔机、“雪鹰号”固定翼飞机、“雪龙二号”科考船、万吨级海警船……走进科博会1号馆,我国海洋科技创新重大成果集中亮相,带领观众感受海洋科技的魅力。
在泛着蓝光的巨大玻璃缸里,可燃冰试采装置立在海底中央,与浮在水面上方的蓝鲸1号海上钻井作业平台相连。去年,蓝鲸1号在南海进行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在科博会现场,可燃冰分解的天然气和水分别用白色灯光和蓝色灯光展现,让观众们直观感受到成功试采的喜悦。
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展区,“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十几种船舶和潜水器产品格外吸睛。代表“中国制造”的挪威渔场也来到了现场,这是中船重工武船集团承制的全球首例半潜式全自动现代化三文鱼深海养殖装备,开启了人类深远海养殖的新纪元。现场还出现了1:170比例制作的港珠澳大桥,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使香港至珠海的公路交通由3个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
军民融合 产品集体登台
本届科博会首次设立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展区,展示了先进的军地合作项目、应急救援技术设备、电子通讯设备、航天技术应用、发动机研发、人脸识别技术、机器人等。
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展区,珠海奔图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三款打印机,从外表看,打印机和其他同类产品没有明显差别,但它们代表了我国在激光打印技术方面的突破。2010年,“奔图”研发出我国首台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打印机,如今,奔图打印机已实现军民融合,正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我国激光打印机产业做大做强。旁边的展台上,一款短波电台也已走出军队,适用于人防等领域,它可以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实现通信和数据传输。
来到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展台,几台无人机吸引着观众围观拍照,它们都是由北京航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精准智能“飞行家”。其中,一款名叫“席瑞斯”的无人机,配上激光照射吊舱,就可以对目标进行侦察定位,并照射目标、引导精确打击;配上标准的喷洒设备,这款无人机就变身“农夫”,可以完成各种农业喷洒任务。
在中国电科关键设备展示区,出现一款低成本车辆夜间驾驶仪。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军用车辆都配有夜间驾驶仪,如今,这款技术开始以更低的成本适用于国产民用车辆,即使在能见度十分低的情况下,驾驶员也可以很好地观察前方道路。
显微镜下 芯片里有“风景”
很多人印象里,芯片就是一颗指甲盖大小的元器件,但芯片上的电路图长啥样,很多人无缘得见。“如果放大看,芯片电路图有的很像一座五颜六色的花园。”昨天在紫光集团展区,现场一台小小的显微镜,引来观众们争相观看藏在芯片里的风景。
今年科博会上,参展的芯片企业就格外受关注。在这里,大家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芯片发展情况。
紫光集团品牌传播总监祁金华在现场给观众做讲解,一直没停下来,额头上都冒汗了。他说,这是头一回以紫光集团的名义参加科博会,观众对芯片的关注热度,让他有些出乎意料。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研发出国内第一颗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三维NADA闪存芯片,简单说就是常见的手机SD卡,今年底将实现量产。“这种芯片一直靠进口,虽说现在与国际主流的64层还有差距,但毕竟有了突破。”祁金华耐心地向观众解释说。
展台中间放着一台60倍的显微镜,下方是一款14纳米的芯片,观众来到这里,总是会俯下身子看一眼,看看小小芯片里的大世界。“一纳米还不到头发丝的六万分之一,14纳米凭借肉眼根本看不到。”祁金华说,显微镜原来放在公司展厅里,很受欢迎,他就把显微镜也带到了科博会,“就相当于给大家提供一个真切了解芯片的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