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力争2020年航空制造业总产值达500亿元
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航空制造业集群
解放日报讯(记者刘锟)正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六届上海国际航空航天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与“第六届上海国际航空服务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商飞通过展板、视频等形式展示了我国大飞机研制的重要进展。与航空航天相关的装备材料、工程与服务等配套企业齐聚一堂,在这个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交流平台上,谋求产业链上的紧密合作。
民用航空产业是科技与装备产业的战略制高点,具有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产业附加值高、适航门槛高等特点。作为航空产业发展的对外交流窗口,本届上海航展以“以发展航空工业为核心,立足上海,辐射全国,面向全球”为宗旨,由市经信委指导,上海市航空学会主办。
将航空产业打造成经济新增长点
据悉,“十二五”期间,上海已初步建立了以大型客机和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新支线飞机量产为代表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当前,上海正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未来三年是上海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期,为此,市经信委于日前专门发布《上海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实施“主制造商—供应商”联动发展模式,以大型客机项目和民用航空发动机项目为中心,加快建设集设计、研发、制造、认证、维修、运营、服务在内的航空制造完整产业链体系,逐步形成主制造商引领、优势供应商集聚、核心配套企业支撑、专业化平台服务的航空制造产业体系,将航空产业打造成上海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新增长点。
从目标上看,到2020年,上海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主制造商自身能力不断增强,力争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500亿元,并在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说,ARJ21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形成30架的年产能力,交付60架以上;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开展批产工作;CR929取得订单。同时,培育10家左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CR929结构件和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能力达40%左右,机载系统本地化配套能力达30%左右,并带动飞机和零部件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快速发展。
优化航空制造产业链2+X空间布局
上海将进一步优化航空制造产业链“2+X”空间布局:一是提升浦东地区辐射带动效应。紧密结合C919试飞取证和CR929研制,提升张江民用飞机设计研发能力,推进祝桥民用飞机总装制造、零部件生产制造和飞机维修加快布局,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临港地区围绕航空发动机总装试车形成飞机和发动机零部件、加工设备研制等产业的集聚区。二是强化闵行紫竹集聚功能。推动闵行紫竹园区以航电系统研制和集成验证为重点,打造民机航电产业园,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快提升客户服务、民用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验证和适航能力。
此外,推进航空特色园区建设。推动青浦区建设以航空维修为主,航空服务与航材物流协同发展的民用航空产业园区,推动嘉定等地区发展航空零部件生产制造及配套产业,推动临港、奉贤、金山等地区布局发展通用航空及其配套产业。
在政策保障上,三年行动计划中特别提出,要借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平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发展监管模式,建设航空保税物流仓库,提高航空维修中转效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简化高技术航空产品或技术进口以及国产民机产品出口的审批、清关等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