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上海新春营造中国年的“味”中华文化的“韵”

2018-02-02 08:34:38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胜兰

  新华社上海2月1日电题:上海新春营造中国年的“味”中华文化的“韵”

  新华社记者郭敬丹

  农历狗年新春将至,上海用丰盛的中华文化打造新春“大餐”,将文化传承与现代都市生活紧密结合,营造欢欣而温馨的“中国年味”。

  第23届豫园灯会里,民俗灯彩在古朴建筑群落中迎接八方游客;近60年历史的文艺会堂内外,“春节文艺嘉年华”热热闹闹;手工艺作品展、皮影大课堂、“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走向市民身边演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系列活动浸润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这里太有新春气氛了,古色古香,很有海派特点。”来自广州的余剑伟到上海出差,专门挤出时间体验豫园灯会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风采。“我还买了花生酥等点心,把上海风味带回去给家人同事尝尝。”余剑伟说道。

  熙熙攘攘的豫园商城中,像余剑伟一样慕名前来欣赏灯会的游客熙熙攘攘。2018年豫园灯会以“新时代·美好生活”为主题,近40组大型灯组、近千只气氛灯点缀着建筑群落的地面、墙面、湖面、桥面和道路上空。

  “如今大众审美情趣有了很大提高,更加要求我们打造‘文化灯会’。”豫园灯会总创意策划吴仲庆表示,灯会旨在以中华民俗文化为根底,以灯彩为载体,演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时代精神。

  中心广场内,主题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相当于三层楼高的9米巨型金狗灯傲然挺立,一旁的牡丹花鲜艳夺目。金狗灯面向的华宝楼东阳台上,灯彩绣娘在上海东方明珠、中华艺术宫等代表性建筑中“穿针引线”,其“绣得上海更美丽”的主题寓意“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著名的“九曲桥”上,一个个“龙的传人”为主题的门头灯彩依次摆放,桥下的荷花池内,灯彩沿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小说这条文脉依次设置,反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吴仲庆说,每个灯彩背后的理念、寓意、故事都是中国的“文化底气”,“游客们赏灯、观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能体会到文化传承,体验到中国特有的温馨与快乐。”

  有豫园灯会这样的传统招牌,也有创新的春节新过法。上海市文联将于2月3日至11日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春‘艺’盎然——2018上海春节文艺嘉年华”活动,用“艺术+生活”“民俗+时尚”“互联网+春节”等新方式“打开”今年的传统佳节。

  来到文艺会堂门前,石库门风格的活动门已经搭建完毕。走进去,“年货集市”正在布置。据介绍,这里将有14个展位,上海市文联、上海博物馆等都将带着别具风格的文创产品来此和观众见面。名家绘制的狗年明信片、海派剪纸、手书春联……让市民一站式买全新颖别致的文艺年货。

  文艺会堂曾是上海文艺界人士聚会、座谈的场所,是“文艺地标”。2016年起,文艺会堂正式向公众开放,今年春节又将成为人们过“文化年”的新去处。“年画藏品展”“春联百福展”“民间工艺精品展”三大主题展览齐齐登场,亮点多多。据悉,活动邀请了天津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年画来沪展览,天津杨柳青霍家父子、苏州桃花坞房氏传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将在上海展开“南桃北柳”的艺术对话。

  同时,本次活动将青少年作为重点人群,开设“寒假艺术课堂”。做版画、写春联、学做无锡惠山泥人……活动期间艺术课每天都有,由文艺大家授课,文联的青年干部担任班主任“全程导赏”。

  上海市文联联络处副处长陆琪雯介绍说,“活动网上报名启动后,共计5000个名额迅速被‘秒杀’,我们又专门增加了每天约200个名额,尽量满足市民的需求。”

  “我们就是要‘大咖联系大众’,让艺术家‘接地气’,也拉近老百姓和艺术的距离。”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说,传统文化活动的高人气说明如今大众对精神生活有很大需求,作为文化的“供给侧”,需要创新服务形式。

  尤存认为,春节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活动中各种艺术元素有机整合,力求用时尚、新鲜的形式,让文化的表现形式有感情、有温度,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这样文化才有活力,传承才实实在在的。

  其实,文化生活不只在新春,上海的市民文化节贯穿全年,“年味儿”则是一年当中的一个“小高潮”,多彩的群文活动正把新春文化氛围带到每个人身边。

  翻开上海市民文化节的“清单”,文化活动排得满满当当——由上海市群艺馆牵头的上海“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示范性配送陆续展开;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普陀新上海人歌唱大赛获奖选手、街头艺人等等组成小分队,分别走进社区、工地、福利院等地演出;“非遗”讲堂、曲艺汇演一场接一场……中国年的“味”,中华文化的“韵”,正随着上海这一项项文艺活动,走进千家万户,沁入居民心中。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