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城三都
五位布局 全方位推进音乐之都建设
制图 李开红
□ 三城:
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
□ 三都:
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
关于成都名字的由来,目前公认的说法是《庄子》周成王迁歧说,即“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三年成都,但是打造一个公认的国际城市品牌却要两千多年的积淀、努力和愈加奋发昂扬的斗志。成都,一座2500多年未曾更改过名字的城市,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在新的时代依然与时俱进、拔节生长。
自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起,历经秦汉“列备五都”、隋唐“扬一益二”的鼎盛繁华,从诗画佐酒,丝竹伴餐,直至今天积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高标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通过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传播能力。
具体的思路,这座千年古都已经成竹在胸。成都商报记者日前从成都市商务委、成都市文广新局、成都市旅游局等部门获悉,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发展空间已经规划到位、路线图业已制定成熟。未来,将在立足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精心部署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提升成都国际化水平。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胡敏娟 董馨 实习生 陈星宇 向莲君
国际美食之都
“过节耍成都”升级为城市IP项目
2010年,成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也是亚洲第一个获此盛誉的城市。成都自古即物产盛饶,人气兴盛,当下更成了现代人向往美食、休闲游玩的代名词。成都将以美食为纽带,以国际化为主题,助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传承和发展天府文化,提升成都国际美食之都的品牌影响力。
品牌 过节耍成都
成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美食中心之一,美食是成都一张闪亮的名片。它不但拥有中国最早的酿酒工厂、最早的茶文化中心、第一个菜系产业基地和第一个菜系博物馆,而且有高度发达的美食行业、专业美食机构、大量优秀厨师和传统烹饪技巧,并通过举办美食节、烹饪比赛等活动推广和保护传统食品。对成都来说,美食就是“创意”的代名词。
今年9月29日,历时10天的第十四届成都美食旅游节暨第七届国际慢食全球大会在成都成功举办。全球嘉宾通过论坛、展览、商务对话以及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与美食上下游企业、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大会通过了《成都宣言》,为慢食运动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成都留下了丰硕的成果。成都还借势国庆超级黄金周和西成高铁即将开通有利时机,紧扣成都天府文化底蕴、休闲慢食生活、互联互通门户和活力强劲市场的优势,以“过节耍成都”为主题定向邀约以重庆、西安市民为重点的天下宾朋,用“熊猫护照”为纽带联通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全过程。此外,继去年11月,成都市商务委在洛杉矶开出第二家川菜海外推广中心后,他们又打算在硅谷推广郫县豆瓣酱等川菜原料。此外,他们还利用海外重点推广活动,在欧洲等地新建2家“成都川菜海外推广中心”。
方向 美食国际化
市商务委透露,接下来,成都为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将会有一系列大动作:首先是举办“2018(第十五届)成都美食旅游节暨火锅月活动”。在餐饮中强调美食的国际化以及参与者的国际化,并融入“过节耍成都”的理念,宣传成都美食旅游文化,提高成都国际影响力,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蓉旅游消费。成都还将策划境外“2018成都美食文化周”活动。拟借助国际慢食协会平台,以国际慢食协会举办的2018大地母亲慢食博览会活动为契机,在意大利都灵和米兰举办“2018成都美食文化周”,以慢食和美食为媒,发挥双方优势和影响力,推动成都与意大利及欧洲在经济贸易、艺术设计和文化创新等领域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对于“过节耍成都”活动,成都将在原有基础上将其升级为城市IP项目,活动横跨6个大小长假、持续13个月,针对全国超过11个城市开展定向邀请,并策划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邀约,助力“成都造”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
此外,成都还将深化国际美食之都合作。组织参加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会议,向各国创意城市代表宣传推介成都美食创意文化。开展与美食之都城市交流系列活动,交流分享美食之都发展经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丝绸之路上的美食历史文化”项目,推动提升成都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国际音乐之都
构建现代音乐产业链
音乐人赵雷一首《成都》,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着成都音乐文化氛围和音乐城市形象。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的进程中,成都将如何激活新的创造力?建设音乐演出汇聚地;搭建行业发展平台,构筑原创音乐生产地;助推重点企业项目,形成音乐器材集散地;聚焦音乐版权发展,创建音乐版权交易地……成都在全方位推进音乐之都的建设上充满生机。
优势 文脉悠久
成都是全国拥有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四大城市之一,去年全市音乐产业市场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演唱会票房市场长期稳居全国前三;市域内有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大学等音乐或设有音乐专业的院校10余所……这也是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的底气所在。
市文广新局介绍,目前,成都已重点打造了武侯区“城市音乐坊”、青羊区“少城视听产业园区”、成华区“东郊记忆”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龙泉驿区“321梵木创艺区” 四个特色音乐产业园区。与此同时,以“音乐+旅游”的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彭州市白鹿镇、崇州市街子镇、龙泉驿区洛带镇、大邑县安仁镇四个音乐特色小镇。更令人兴奋的是,成都城市音乐厅明年8月将正式首演;城市音乐坊将于2022年全面建成;“少城视听产业园区”工程已于2017年9月底正式开园;“321梵木创艺区”一期工程(4万平方米)已全部建成投用。这意味着明年,成都市民在家门口就将看到更多更好世界级的名家、名作音乐会。
方向 五位布局
东部音乐创作生产区、南部高端音乐演出区、西部传统音乐演艺区、北部音乐产业聚集区、中心专业演艺市场区——未来,一张五位布局的城市音乐产业“网络图”正在成都徐徐铺开。在这张“网络图”上,清晰地规划出城市东部为音乐创作生产区,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东郊记忆”为重点,依托三圣花乡、蔚然花海,重点发展音乐创作生产和数字音乐制作传播;南部为高端音乐演出区,有序推进大魔方、省级文化艺术中心等演艺设施建设,重点发展高端音乐演出;西部为传统音乐演艺区,依托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和艺术院校,重点发展传统音乐演艺和音乐培训;北部为音乐产业聚集区,依托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凤凰山公园、保利198音乐公园,重点发展露天音乐广场和城市音乐公园;中心为专业演艺市场区,依托现有演艺场馆和市场,建设城市音乐厅和音乐坊,重点发展音乐演艺、乐器销售等专业市场。
相关报道
“创业天府·菁蓉汇”举行音乐产业专场
运营商音乐联盟成立 10位知名音乐人签约落户
以“音领成都,川越梦想”为主题的“创业天府·菁蓉汇”音乐产业专场活动,昨日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中国三大运营商音乐联盟正式启动、10家音乐人工作室及音乐人公司签约入驻武侯区“音乐产业孵化器”。省市区相关部门,近百名著名音乐人、音乐家、音乐企业领军人及投资机构代表参加了大会。
现场,以中国移动咪咕音乐、中国电信爱音乐和中国联通沃音乐为代表的三大无线音乐运营商达成合作关系,成立“运营商音乐联盟”,共同推动数字音乐以及流媒体音乐的发展。该联盟将依托武侯区发展音乐产业所营造的文态和业态以及良好的政策条件,在音乐版权、音乐活动、音乐发行、音乐制作、创新营销等方向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圈。孙楠、关晓彤……今年以来,一批知名音乐人工作室,音乐文化企业相继落户武侯区。在活动现场,刘党庆、崔恕、宋秉洋等10位知名音乐人也与武侯区签约,在“音乐产业孵化器”成立个人工作室及音乐公司。目前,武侯区以“两核共振、四区联动、多点支撑”的全域创新理念,形成了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西部智谷创新创业园区等双创基地。以此次菁蓉汇活动为契机,武侯音乐产业孵化器、娱乐工厂孵化器等携手开启了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新篇章。
国际会展之都
一市两馆、全域多点
会展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作为位列世界会展城市100强行列的成都,如何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优势 领跑中西部
会展综合实力位列世界会展城市第89位;“全球会议目的地国家及城市”排行中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中国城市第三;在2017“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排行榜上,成都位居第四、中西部第一,继续领跑中西部……
王天刚表示,成都已具备建设会展经济新高地的良好基础。接下来,成都将重塑经济地理,构建会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一市两馆、全域多点”的会展发展空间。
具体来讲,将以西博城为支撑和引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天府中心国际会展功能区,加快建设国际会议中心,打造侧重承接特大型综合性展会的国际会展中心。同时,优化改进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功能集聚区,提升中心城区会展功能品质,侧重承接中小型专业性展会。
依托天府空港新城和国际铁路港建设,成都还将开辟会展“东进”新空间,规划建设大型会展设施,主要以会议、航空、物流、科技类展会发展为主,最终形成以会议、旅游、文化拉动为主的会展互动圈。依托“西控”区域生态自然资源,建设高端会议型酒店、小型展览设施,以旅游和会议、活动结合为主要发展导向,重点发展会展旅游,同时加大与各类文化、传媒、娱乐、影视产业的联动,发挥其巨大的辐射效应,助力周边会展产业集聚区发展。
方向 会展产业生态圈
除了硬件上的逐步完善,成都还将打造会展产业生态圈以提升会展业“软实力”。“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为核心,将天府中心国际会展功能区打造成为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会展产业聚集区、中国会展经济服务先行示范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中心,加快形成中西部会展新地标。”王天刚介绍说,要把握全球知名展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加强与国际会展企业合作,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展会,“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作为成都市五大支柱产业和五大优势产业的产业基础,推进核心产业的展会项目发展,引进相关会展项目,提升知名度,扩大核心产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