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周琳、王辰阳)增加公共开放空间规模,绿地、广场和户外体育场地合计占比达到50%;强调公园的开放和共享,将公园融入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突出与周边街区的融合共享……
记者31日从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上了解到,上海正在积极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以存量用地的更新利用,来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说,共享经济有三个层次:一是物质资本的共享,例如单车、住房;二是人力资本的共享,例如服务、知识、技能;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自然资本的共享,譬如说打开封闭的公共空间,让老百姓共享城市的道路、街区、公园、自然景观等,最终形成“共享城市”。
据介绍,上海将着力通过黄浦江贯通、重大公共场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公共空间的贯通性,将公共空间编织成网。一方面,效仿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大型公园,将黄浦江两岸规划成十个主题区段,提升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品质;另一方面,对一些原有的文化体育设施进行重塑,大幅增加公共开放空间规模和户外运动场地。
“建设用地紧张的超大城市,公共空间往往存在着数量不足、布局不均衡、品质不高等问题。”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总工程师许健说,“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多样化活动需求,持续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和开放度,提高公共空间的覆盖率。”
许健认为,城市资源紧约束下,城市有机更新需要内涵式发展。上海将通过多种手段增加公共开放空间规模,推进户外运动场地与绿化空间相互渗透融合,强调公园的开放和共享,打破割裂、增强地区可达性。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表示,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是“城市治理,开放创新”,上海还将加快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用创新的方式提高城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