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不少市民在郑州街头发现,二七广场、东大街地铁口、碧沙岗临中原商贸城的过街天桥等处,都摆放了一个放满硬币的“爱心零钱箱”,箱子上写着:“如你急需用钱,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箱子旁边好像并没有人值守,全凭自觉。
于是围绕着这个零钱箱,呈现出了“众生相”。其实,这是一个做自媒体的网络科技公司做的“道德实验”,零钱箱附近有人隐蔽拍摄和记录。
“爱心零钱箱”只在郑州出现了一天,如同一次“快闪”行动,但这个实验引发的话题,相信会持续很长时间。
郑报融媒记者终于联系到了这个网络科技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他全面解答了大家关心的各种问题。接受我们采访的,是“郑州印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王亚东。
郑报融媒记者 张翼飞
图片由郑州印象公众号授权使用
初衷
号召大家相信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
问:为什么要做这次“爱心零钱箱”的实验?
答:我们想通过这个事情,让大家学会相信自己身边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传递一种正能量。我们在运营微信公众号、做自媒体,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市民的生活品质。
问:听说其他城市也同时开展了同样的实验,相比之下,郑州效果如何?
答:这次测试之后,我们感觉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我们是一个大的集团公司,总部在深圳,全国不少省会城市都有我们的分公司。最近这几天,不仅郑州,在广州、天津、重庆、石家庄等其他城市也有进行这项实验。别的城市就出现过有的人抓了一大把硬币揣进自己口袋里的行为,而郑州的实验过程中,不仅没有这种状况,反而出现了有人拿出自己的零钱放到爱心箱里的善举,方便他人。
我们做这个活动的初衷,也是想测试一下有没有一些不好的现象,但是很欣慰,也很感动,郑州真的没有“多拿多占,据为己有”的现象出现,从头到尾,一起也没有。
结果
所有拿走硬币的人都很自觉,没有人破坏规则
问:实验具体是怎样进行的,有哪些难忘的细节?
答:为了做好这个实验,我们早上8点出发,换了好几个地方。
最开始,我们选择在人流量密集的紫荆山地铁站,但与这里的摩的师傅发生了争执,所以我们换到了市动物园。但市动物园门口太过拥挤,效果不好,我们辗转又来到了中原商贸城,把碧沙岗过街天桥作为了第一个实验点。
我们的工作人员分散在四周,还有人进行隐蔽的拍摄和录像,零钱箱是没有人值守的,完全看市民们自觉的行为。不少人看到了,纷纷拍照发朋友圈,觉得这是个挺好的事。
实验中,有小朋友看到箱子里的硬币,想伸手去拿,家长就会告诉他们,这是给急需的人使用的,我们不能要。也有的人看了半天,犹豫不决,觉得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最后,有拾荒的老人、环卫工人拿走了一两枚硬币,后来有人看到了也去拿。因为我们有提示“每人最多5元”,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只有一个男同志拿了6枚硬币,但临走时他考虑了一下,还是放下了一枚。所有拿走硬币的人都很自觉,没有人破坏规则。
赞叹 还有市民主动向“爱心零钱箱”里放钱
问:这次实验,你们总共投入了多少硬币?最后剩余多少?是否和预期一致?
答:我们出发前,箱子里装了500枚一元的硬币,共计500元。主要是想方便乘公交、坐地铁和其他需要零钱的人,后来我们发现,箱子里多了一些一元、五元、十元的纸币。这是有人来换零钱留下的,还有市民放进去了自己的钱。当时刮起了风,把纸币刮走了,还有爱心市民把钱捡回来,放进去。
7月31日当天,我们依次在二七广场、东大街地铁口、碧沙岗过街天桥三个地方进行了实验,不是同时进行的,每个场所的实验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最后结束,已经是晚上8点了。回到公司,我们查点硬币,还剩余近400元,也就是说,全天在三个点,一共发出了100多元,所有拿钱的人,一次都没有超过5元。
虽然是一次实验,但把零钱箱摆在那里,我们不是只想看大家拿不拿,而是真心希望确有需要的人,拿走了用。
如果将这看作一次“道德实验”,我们想知道,有多少人会去拿这些钱,会去相信这件事情。之前我们也想过,会不会有人一次拿很多,或者装了很多拿了就跑的情况,事实证明,没有不文明的情况发生,虽然没有监督,但大家都做得很好。
目标 倡导市民共同参与,拿出一些零钱帮助急需的人
问:“爱心零钱箱”是否还会继续下去,你们想达到什么目标?
答: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长期来做。目前,我们不仅把这当作一次实验,也是一种倡导,是想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推动这件公益事业在郑州落地生根。
我们会继续探索,希望有实力的企业能和我们一起来做,更希望推动相关部门来参与,就像现在在一些公园、广场、公交站有爱心直饮水免费供应一样,有专门的设置和投入,成为一种良性循环,甚至可以倡导市民把一些零钱拿出来,放进公共零钱箱,为急需的人救急。
当然,这都要慢慢来,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我们会继续加油。
对于这次“爱心零钱箱”的实验,您感觉如何?是不是也有话要说?欢迎致电郑州晚报新闻热线96678,或者在《身边》新闻客户端本条消息评论区留言,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