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2023-07-14 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考文献而爱旧邦,睹文物而知传统”,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精神与灵魂的载体,更体现着民族神韵,将人类对真善美的探索精神刻入DNA。而数字化作为激活焕发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不仅可以让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并通过数字化实现“永生”;还可以将文化遗产跟大众以多重形式连接,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了解和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2019年,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曾和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发布了一份《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有近90%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其中有80%的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20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博物馆闭馆。全国博物馆系统推出了2000多个线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大幅提升。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以博物馆为基础,数字化为工具,为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画出新颖路径,他们如何探索出这些发展路径?又有哪些经验可供参考?让我们走进城市博物馆,来一场跨越千年的旅行。

  本期导读

  “敦煌数字藏经洞”:亲历藏经洞的前世今生

  “西安博物院文旅元宇宙”:古画可游 唐风可触

  “苏色生活馆”:在数智化空间领略苏州生活美学

  “湖南博物院数字艺术展”:数字艺术与文物跨时空对话

“敦煌数字藏经洞”:亲历藏经洞的前世今生

  提起敦煌,神秘与震撼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但其实“神秘”本身会减损“震撼”的程度,而追求“震撼”的效果则会一定程度打破对“神秘”的维护。敦煌博物院是如何平衡这对矛盾的?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敦煌数字藏经洞”海报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WZX1Fr52Dh3iwFIcodBquw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大发现之一的敦煌藏经洞,一直颇受考古爱好者的追捧,但为更好保护文物,敦煌莫高窟的容纳量与参观条件都受限制。于是,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致力打造的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为爱好者们打破了只有去敦煌才能看到这么多精美文物的限制。“数字藏经洞”首次在虚拟世界毫米级高精度复现敦煌藏经洞,用户登录“云游敦煌”小程序后,可以进入高清还原的藏经洞中,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细节。网友还可以通过人物角色扮演,“穿越”到4个不同时段,与洪辩法师等8位历史人物互动,“亲历”藏经洞的前世今生。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来源:“云游敦煌”小程序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就开始了“数字敦煌”的实践探索。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实现了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来源:“数字敦煌”官网

  “西安博物院文旅元宇宙”:古画可游 唐风可触

  跨越千年的文物用何种方式能让参观者沉浸式了解?

  西安博物院展示了新的文物参观“打开方式”。西安博物院与阿里元境联手打造的“文旅元宇宙”,采用3D云端渲染的技术、文物人格化以及历史剧情游戏化体验的设计,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及互动体验,走进文物和历史故事当中。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来源:https://www.sohu.com/a/593645653_121320493

  实时云渲染技术还原了西安博物院入藏的王维失传的《辋川图》。王维描绘辋川的原作已无存,现只有历代摹本被各大博物馆珍藏。通过阿里元境实时云渲染技术,用户可以化身虚拟人,在画中引导渔舟沿岸漫行,动静结合,在云飞水动、丘壑流馨的辋川山水中感受王维作画吟诗、参禅奉佛的桃源生活,形成人在画中游的生动景象,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千年思绪,寄情王维诗画中的盛唐山水。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Grq8qBekCOUfMCDTKH-7w

  除了王维的《辋川图》,用户还可以自主进入唐三彩住宅模型中,近距离体验藏品内部的细节和院落构造,还能与杨贵妃佩戴的“银香囊”等藏品进行深度互动。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Grq8qBekCOUfMCDTKH-7w

“苏色生活馆”:在数智化空间领略苏州生活美学

  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博物馆如何向数字化转型?新时代的数字博物馆该如何呈现?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390773441402306&wfr=spider&for=pc&searchword=苏色生活馆

  位于苏州博物馆的“苏色生活馆”以时间节气为主题,以色彩物像为内容,演绎二十四节气之下动态的苏州生活美学。通过全方位LED屏营造沉浸式的数智化色彩通感空间,演绎苏州独有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生活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引发人们对历史、艺术、非遗文化及人文生活的思考。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苏色生活馆色彩通感空间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olC7R_VzZjMB_3JKTEY1w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空间的代表元素,“中空围水,回廊宜曲宜长”。苏色生活馆空间布局源自对园林空间的解构提炼。展厅整体分为外廊、内庭、天花三个板块。分别呈现一节气、一季节、一昼夜下的苏州生活。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苏州节气物候系谱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olC7R_VzZjMB_3JKTEY1w

  物象对应苏州节气物候,以山水、园林、昆曲、饮食为主要颜色提取研究方向,通过田野调查,从物象中提取形、色、声,再在其中提取样本,从而形成色谱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色彩的动态演化。设计团队从中央气象数据中心获取苏州近几十年气象信息。通过把温度和风速等信息转化形成周期频率以形成可视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整套系谱逻辑呈现出动态叙事,演绎苏州独有的色彩系统与民俗、文化、艺术、生活之间的化学反应。

  “苏色生活馆”的数字内容制作过程:

  Digital Content Production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从手稿到数字内容的呈现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太湖石影像素材采集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粒子特效解算测试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水底落叶动力学模拟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渲染文物数字资产复原

“湖南博物院数字艺术展”:数字艺术与文物跨时空对话

  在文物数字化的路上,不仅有已成功的案例,还有许多机构与艺术家在继续探索更多应用形式。

  “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展,尝试结合湖南历史文脉和湖南博物院国宝文物,与数字艺术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与转译。展览从全球数字艺术的思想、观念与方法入手,进行一场历史考古与数字艺术的跨学科、跨媒介实验。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商代 人面纹方鼎 湖南博物院藏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大禾机器人行鼎》 姚燕安+樊丽娜

  来源:湖南博物院官方网站及公众号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商代豕形铜尊 湖南博物院藏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数字猪尊》 张沐辰

来源:湖南博物院官方网站及公众号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直裾素纱襌衣 湖南博物院藏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如云雾,如蝉翼》 周雯静

来源:湖南博物院官方网站及公众号

  例如湖南博物院的国宝数字化重生。艺术家们用数字科技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转换了湖南博物院的人面纹方鼎、豕形铜尊、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印花敷彩纱丝绵袍、素纱单衣等五件国宝,不仅是对国宝在展现形式上进行创新,更通过数字化的设计方式为参观者开启新的跨时空对话。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冰佛》嘎德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43GzVb7oeTpsx4hLS5fbhQ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响》林俊廷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43GzVb7oeTpsx4hLS5fbhQ

数字化+文化遗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诺亚花园-2》邓国源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43GzVb7oeTpsx4hLS5fbhQ

  还有数字艺术与中国美术史的融合。艺术家们选择与中国古代美术史作品进行对话,从当代反观传统,从历史的隧道中去发现未来。在历史与虚拟现实交织的多维度时空中,这是一场跨时空的对话与融合,用数字艺术来呈现古典文明的涅槃重生,从艺术史长河中去寻找关于未来数字艺术的基因密码。

  “云端到线下、创新到传承。”这些成功案例让我们期待,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可以重焕活力,让城市博物馆真正成为古今交流联动的“日常会客厅”。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ODM0Mjg5MA==&mid=2247498988&idx=1&sn=d739062b5342b6c0672767d61987c580&chksm=f988ed69ceff647f20f6675b4b278d3a50fdf37744470b0700647e725e62c8246bddd62685d6&scene=27

2.https://www.cnr.cn/yczg/gszx/20230705/t20230705_526315810.shtml

3.https://mp.weixin.qq.com/s/4qed3SDygGPnjQsR07mXhw

4.https://mp.weixin.qq.com/s/gHLjWrSbgRS4w1SsPnM7uQ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