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
2023-05-23 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导读

  公元710年,奈良作为日本的都城诞生了。受唐风影响深重,奈良城市格式规整,其中作为中轴线的朱雀大道是为其中最为熠熠生辉的部分。以中轴线为核心,宗寺庙宇星罗棋布,为奈良的文化底蕴再增助力。奈良建城已有1100余年,漫长的时光和纷扰的战火没有摧残奈良的建筑,却让朱雀大道湮没在了历史的记忆之中,在这漫长的年岁里,奈良经历了什么?它的中轴线发生了什么改变?创意中心带你一起探索。

  概览

  一、仿照中华的古代中轴线:“迷你长安城的”朱雀大街

  二、崭新的现代中轴线:连通东西的现代交通轨道

  三、列于现代中轴线周边的古旧宫阙

  奈良,日本国民的“精神故乡”,拥有众多的神社古寺以及历史文物,被视为日本文明的发祥之地,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奈良的历史遗迹共有东大寺、西大寺、兴福寺、春日大社、春日山原始森林、元兴寺、药师寺、唐招提寺、平城宫遗址9处之多。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3

  奈良的每一条道路都是日本文化的血脉,每一个角落都闪烁着大和文明璀璨的光芒。随着工业时代的开启,奈良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成为了一个与现代化钢铁文明相比略显平庸的不起眼的小县城。但正是这份与现代些许的“脱节”,打造了日本人心目中最想回归的故土,保护了日本文明最深厚的“根”。然而,时间并没有在这座古城停滞,奈良也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前进方式,与现代相融。

 一、仿照中华的古代中轴线 :“迷你长安城的”朱雀大街

  日本著名学者木宫泰彦有言:“日本中古之文化,全系由唐移植之文化,无论何人绝无异议。”建筑风格上也是如此。日本历史上真正大量吸收和承继大唐文化之肇始的奈良时代中绽放的最迷人的花朵,即是奈良,史称平城京。

  公元710年,日本迁都平城京,至此开始,日本才逐渐树立了打造皇都的意识。奈良平城京,就是这样一座体现出浓郁封建皇都性质,发挥帝都皇城功能的都城。它是日本第一座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呈现日本小中华意识,完全发挥日本作为封建国家,从政令、军事、经济及文化等诸多方面施之于邦内,号之于域外的“首都之城”功能的都城。

  小贴士

  自奈良时代起,日本的寝宫、邸宅、寺观、官衙等建筑,皆仿中国人的传统建筑趣味,即左右均齐对称结构。平城京基本呈正方形,总体面积大致为长安城的四分之一,东西宽约4.2公里(32町),南北长约4.7公里(36町),中轴线为朱雀大街,左右为东西两京。各宽约24米的两条南北大道和九条东西大道把城市切割成72个正方形街坊。平城京被划分为两大基本区域,即宫城区和京城区。宫城区居于平城京北侧高地上,俯瞰京城区,名为“内里”,功能类似于唐长安城之皇城;京城区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分为左京和右京,两京均被分为整齐划一的条坊,各有4条,南北走向,呈规整棋盘状;与坊垂直交错的为路,共有9条。可以看出,平城京城规格局结构化一,布局严整,可以说与唐长安城格局高度吻合,充分展现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可谓一座“迷你长安城”。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4

日本平城京示意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483198432471852&wfr=spider&for=pc)

  平城京模仿的不仅仅是长安城的设计思想和布局构造,长安后来的不平衡现象也对平城京的改建带来了影响。明显受到地理形势影响所产生的长安“东重西轻”的布局,对即使没有收到地理状况限制,却仍然采取了凸显此种特点的建筑布局模式,令人不由感叹古中国对于古日本的影响之深刻。

  平城宫的正殿大极殿在天平十二年(740年)经历动荡后重建时,第二座新的大极殿建在原建筑的东边,并且通过它正对的壬生门形成了新的东部轴线,很可能就是模仿了位置偏东的唐长安城大明宫“东内”,且平城宫东面的突出部分的园囿也称为“东院”,奈良现存古迹也大多集中于古代平城京的东半部,比如兴福寺、东大寺以及元兴寺,连带现代城市的发展也集中在平城京中轴线的东部。不过虽然从城规格局和官寺略览来看,平城京完全承袭了唐长安城的特点,但是在分割尺度和山川形态上却不同,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也大有不同,也创造了完全迥异的文明。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5

平城宫中枢朝堂变迁示意图(https://mp.weixin.qq.com/s/3FyIv9Y2SlDSgEfGahlvJg)

二、崭新的现代中轴线:连通东西的现代交通轨道

  迁都之后,奈良的都城职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朱雀大道也不复辉煌。进入20世纪,奈良通过拓展现代交通轨道,重新焕发了活力。现代交通轨道也代替朱雀大街,成为了奈良全新的中轴线。

  19世纪后期,奈良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经济危机的威胁,走向了没落。为了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奈良首先从交通入手,通过铺设铁路的方式创造经济动力。奈良地处日本的中央部,航运海运条件不足,限制了其水运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内陆交通进行自我建设,以及与其他区域的交流,这也是奈良发展铁路的一大原因之一。

小贴士

  1914年4月大阪上本町一奈良的大阪电气轨道线开通,简称大轨线(现近畿日本铁道奈良线),线路从大阪市直线向东到达奈良市,最初线路长度约为30.6公里,比大阪铁路线长短了将近10公里。在奈良铁路发展历史中,大轨线作为近畿铁道的前身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俗话说“基础决定成败”。近畿铁道的成功印证了这个事实。大轨线是奈良市内的一条最重要的线路,也是最基础的一条线路。此后,线路的改建都是在此条线路上进行的,支线的建造也是从大轨线向远处延伸。通过近铁,从奈良出发到达京都的用时仅需为40分钟,到大阪的用时大约是30分钟,三座城市往来的方式十分便捷。贯穿奈良的近畿铁道在奈良的整个交通运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开通加快了城市间交流的速度,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看着这如同被蚕食的桑叶一般的东京全貌,不禁开始联想起住在各处的人的各种生活。这个无趣的地方,日本各地的人却趋之若鹜,挥汗如雨地相互推挤着,寸土必争。有喜有忧,相互嫉妒,反目成仇,女人们喊来自己的男人们,可男人们只是几近疯狂地徘徊。毫无征兆的,小说《埋木》中悲凉的台词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所谓恋爱,是做美梦,是一种业障”。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6  

近畿铁道示意图(https://you.ctrip.com/travels/nara1045/3538152.html)

  20世纪50年代,奈良铁路线基本形成规模,伴随日本二战后经济高度发展时期的热潮,人员输送规模日渐庞大,铁道作为观光输送的一种方式,具有其他运输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近铁不光为奈良的旅游业带来经济效应,也取得了更好的城市效应。从奈良到大阪的奈良线单程只需半个小时左右,沿线奈良著名的观光地基本停靠。奈良一京都的京都线单程也只需40分钟左右,著名景点也全部有车站停靠。通过近铁,游客可以便捷的去往平城宫、唐招提寺、药师寺、东大寺等一众著名的景点。坐拥众多文化名胜古迹,奈良市内的公交系统也十分健全。一条条公交线路将奈良分割为一个个小块,历史的中轴线已经湮没在了现代的马路基石之下,现代交通轨道带来的车水马龙却塑造出了一条流动的中轴线。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7

奈良市巴士路线图 来源:奈良市交通局官方网站

三、列于现代中轴线周边的古旧宫阙

  奈良平城京的棋盘式方格网道路系统保留至今,大量的寺院、宫殿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依然健在。奈良县内拥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古都奈良的历史遗迹”更是直接以城市冠名,是名符其实的遗产之都。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奈良古城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顺着近畿铁道的延伸,不容错过的是平城京旧址中被保存完好的建筑们。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8 

平城宫遗迹 来源:奈良文化财研究所

  大极殿是日本古代宫城中的中心建筑,元旦朝贺或是天皇即位等举行国家仪式的时候天皇起驾的地方。在平城宫里,存在有从营建当初到迁都恭仁宫前的大极殿(第一次大极殿)和返回平城京到迁都长冈京前的大极殿(第二次大极殿)两个大极殿。第一次大极殿院,南北约320m,东西约180m,在北侧的高台上从南往北建有大极殿和后殿。高台的南侧是举行仪式时贵族们列队的广场。这被认为是效仿了唐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的布局。四周建有夯土回廊,南面建有南门,其东西各为楼阁。2010年,在奈良建都1300周年之际,在平城宫遗址全面修复了第一次大极殿。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9

第一次大极殿 来源:奈良文化财研究所

  从大极殿离开,经过朱雀门,延朱雀大街一直向南走,唐招提寺近在眼前。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简称为招提寺,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于圣武天皇在位时期建造,公元770年建成,与东大寺的戒坛院并为传布和研究律学的两大道场。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和尚接受圣武天皇之邀,前往日本奈良弘扬佛法革新日本佛教,公元759年,日本天武天皇的七皇子以旧宅为基础,令鉴真建立唐招提寺。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经历时代变迁,寺内建筑不断增加,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后期的金堂,镰仓时代的鼓楼、礼堂及天平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经卷。“招提”意味在佛祖身边修行的道场,唐招提寺寓意为此庙是为唐朝来的鉴真和尚修行而建的专属道场,供其设坛讲经。唐招提寺受到了唐朝时期寺庙建筑的影响,极具唐朝特色。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10

唐招提寺 来源:知行国际网页介绍

  顺着近铁的另一条路线,遇见的是兴福寺。兴福寺是南都七大寺之一,与平城京为同时创建,在过去一直与比叡山延历寺并称为“南都北岭”。是为法相、俱舍教学之中心道场,人才辈出。

  平安时代,兼管春日社,拥有庞大的庄园与僧兵。虽然创建历史很长,但是多次遭受战火破坏,现存的建筑、佛像多为镰仓复兴时期建造。经历了1866年的神佛分离令之后,兴福寺的很多“子院”也被全部废止,僧侣被迫成为春日大社的神职人员。自此,天平时代有着整齐伽蓝配置的兴福寺不复存在,藏身于公园中。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11

兴福寺

  近铁京都线的末端是东大寺。东大寺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始建于728年,最初的名字为“金钟寺”。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日本僧人入唐学习,圣武天皇仿隋唐的“官寺制度”建立一国一寺的形式所建造。东大寺在日本具有很高的地位,具有丰富的历史内蕴,至今已存在一千多年。东大寺的伽蓝规模庞大,南大门与大佛殿相通,寺庙后方是僧人的讲堂所在之地。

  二月堂坐落于该寺的东面,戒坛院则坐落于该寺的西面,殿北面有收藏天皇珍品的正仓院。东大寺内坐落一座大佛殿,743年,日本饥荒严重,民不聊生,圣武天皇尊崇《华严经》的教义,发诏举国之力建造仿唐代大云寺的卢舍那大佛,“尽国铜以溶像,削大山以构堂”,756年建成该殿。大佛殿是日本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宽57.01米,深50.48米,高48.74米,殿内安置有15米高的卢舍那大佛像。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12

图源网络(https://www.douban.com/note/637925811/?_i=8651584j0Hqq8d)

  东大寺内坐落一座大佛殿,大佛殿是日本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宽57.01米,深50.48米,高48.74米,殿内安置有一座15米高的卢舍那大佛像。743年,日本饥荒严重,民不聊生,圣武天皇尊崇《华严经》的教义,发诏举国之力建造仿唐代大云寺的卢舍那大佛,“尽国铜以溶像,削大山以构堂”,后于756年建造该殿,用于大佛的存置与参拜。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13

东大寺大佛殿正门图

  自西向东顺着近铁游历奈良,旅途的终点是春日大社。距今1300年前,奈良建都之时,为了实现日本国家繁荣、国民幸福,春日大社从鹿岛神宫迎接武瓮槌命神像来到神山御盖山的山顶浮云峰。到了天平文化繁盛的神护景云2年(768年)11月9日,在称德天皇的敕命下,由左大臣藤原永手在半山腰兴建了壮丽雄伟的社殿,从香取神宫请来经津主命、从枚冈神社请来天儿屋根命和比卖神等尊贵的神灵,共同供奉,开启了春日大社的历史。

  自春日大社创建以来,千百年来,朱红柱子、白墙以及那天然扁柏制成的屋顶见证着永恒,正殿和社殿堂以其亘古不变的雄伟姿态屹立在原始森林之中。通过秉承每隔20年翻新一次社殿这一“式年造替”的制度,来修复社殿,重新打造社中物品,举行更为庄严的传统仪式,日本人的传统才得以延绵不绝地继承下来。春日大社中充满了纯洁而庄严的气氛,能够让人深刻感受到神灵宽广无边的力量和恩赐,神社闻名遐迩,享誉世界。

奈良:从迷你长安城到铁路轴线_fororder_14

春日大社 图源:日本通网站

  奈良是一座人与自然灵魂能平和接触的城市,它古老,却不顽固,传统而不失现代活力。真正的平城京已经在工业化的隆隆车轮中成为了过去,尚存的遗址早让呼啸的中央线拦腰穿过了。随着旅游业兴旺发展,琳琅满目的商店街和丰富的文化IP也成为了奈良新的文化名片。然而古老的城市底蕴让然萦绕着这座被时光眷顾的城市,荒草丛中的旧宫殿仍然诉说着旧时辉煌的时光。在奈良,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令人沉醉,在这融汇古今的文明荟萃之地,现代文明带来的钢筋铁轨替代了石板地面成为了新的中轴线,虽然旧时的朱雀大街已然消失,人们仅能从书籍和史料中窥得其曾经的模样,但它并没有消失于奈良人民的心中,这根中轴线代表了日本历史文明的传承,深深镌刻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成为了奈良人民乃至日本人民永续的“根”。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1. 谭建欣. 城市规划中的轴线理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2. 高晓芳. 近畿日本铁道与奈良的复兴[D].苏州科技大学,2018.

  3. 韩骥.京都、奈良在城市建设中保存古都风貌的经验[J].城市规划,1981(01):63-70.

  4. 刘礼堂,田荣昌.论日本奈良平城京对唐代“长安都城文化”的吸收和继承[J].人文论丛,2019,31(01):269-290.

  5. 陈彤. 扬州与奈良[D].河北大学,2020.DOI:10.27103/d.cnki.ghebu.2020.000608.

  6. 春日大社官方介绍:https://www.kasugataisha.or.jp/ch-k/about_ch-k/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