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俊锰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是长三角人的共识。
太湖是长三角人共同的太湖,太湖沿岸有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的湖州,若算上太湖流域,则还要算上上海,江苏镇江,浙江杭州、嘉兴,还有安徽东部宣城等区域。
去年5月26日,在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无锡,长三角三省一市以“云开工”方式,共同启动太湖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9个重大项目建设,奏响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加动人的“太湖美”,拉开了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帷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印发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对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全面部署,将实施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工程。众所周知,无锡是太湖治理的“主战场”,已先后开展多轮次太湖生态清淤,持续改善太湖水质。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总氮、总磷等4项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均为14年来最低。
久久为功的坚持下,“太湖明珠”正走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舞台的中央,领唱新时代的“太湖美”。
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今年2月8日,无锡市召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新一轮太湖治理动员大会,这是无锡市连续7年以农历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全面部署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无锡新年首会为何持续“议生态环保”?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说:“生态文明建设是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重视程度最高、研究部署最多、资金投入最大、责任压得最实、工作成效最显著的工作之一。”
近年来,无锡攻坚实施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1023亿元,这是2007年以来无锡治太的总投入。而今年2月,无锡宣布今年用于太湖治理的投资将超100亿元,同比增长260%,创历史新高。据介绍,今年计划实施的189项治太工程,涉及饮用水安全、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河道整治、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置等9大类工程。翻看项目清单,亿元以上重点工程多达35个,每一个都是治太需啃下的“硬骨头”。其中,2022年,无锡将投入28亿元开展电力行业、水泥行业、垃圾焚烧行业和VOCs重点企业的深度减排工作,投入规模是去年的4倍;建成816条美丽示范河湖,接近去年的6倍。此外,为治理太湖,无锡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生态保护工作格局。近两年,无锡市委常委会议先后24次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有关生态环境问题36次。
无锡治理太湖的担子很重。江苏15条主要出入湖河道有13条在无锡,2007年以来,无锡市投入1023亿元实施6905个治太重点工程。在产业转型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闭化工生产企业2000余家,取缔“散乱污”企业1.25万家,产业含绿量不断增加,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2%。
在污染减排上,持续提升治理能力,新增每日污水处理规模100万吨,8500多个自然村生活污水90%以上得到治理,推进太湖流域5194个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在河道治理上,依托河长制强化目标考核,先后推进552条重点河道实施综合整治,80%以上整治河道达Ⅲ类标准。
在减负扩容上,完成太湖生态清淤2820万立方米,累计打捞蓝藻1847万吨。其中在生态清淤方面,今年5月底,太湖生态清淤第二轮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新一轮清淤总量最大、时间最长:清淤面积达80平方公里,总共1800万立方米,相当于9000个标准泳池,总投资36亿元,清淤时间将从2022年持续至2026年。同时,新一轮淤泥处理方式更加环保,七成淤泥制成分量轻且隔音隔热效果好的生态建材,这也是目前淤泥最具前景的转化,而以往的大规模自然固化堆放,不仅占地、味道散发时间长,且几乎没有价值。
同时,为避免蓝藻在近岸水域聚集,影响太湖沿线环境,无锡越来越注重蓝藻的离岸防控。今年,水利部门一方面持续在离岸500米左右湖区建设挡藻围隔,同时加强蓝藻离岸处置能力建设。藻泥脱毒生产蛋白饲料示范工程、藻泥生产氨基酸示范工程……无锡还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鼓励开展治太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探索藻泥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新路径。
如今,无锡依旧在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奋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两个确保”,让河湖更安澜、城市更安全、人民更安康,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上海无锡的故事刚刚开始
曾几何时,在长三角各城市中,无锡和上海经济的关系最为紧密,无锡因此得了“小上海”的别称。且不说无锡民族工业发起之初的三大家族皆与上海关系密切,也不说到20世纪30年代,无锡已成为上海农业消费品及出口生丝的生产基地,上海的产业工人中近30%来自无锡。单说一组数字,就足见两地的亲密关系:1926年,京沪长途电话线上海至无锡段架设完成,至1930年,无锡长话去话业务量约2万次,其中南京约1200次、上海约9000次。后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无锡工业发展程度较高,是名声在外的工商业城市,常被称为“小上海”。
近年来,“小上海”和大上海“走亲戚”很勤。背景是无锡出台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政策,提出打造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等,并希望以科技创新为契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其中上海的科研优势和资本要素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全方位接轨上海,让“太湖明珠拥抱东方明珠”始终是无锡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2020年6月,2020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这是近年无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科技合作盛会,也是无锡融入大上海、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具体行动之一。会上,无锡市科技局、江南大学分别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光明国际和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签署合作协议,旨在吸纳上海科教人才资源要素,助力无锡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绿色生态标杆区、综合交通枢纽区”。
2019年9月,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一期在无锡正式投产,这是华虹集团走出上海、布局全国的第一个制造业项目,也是无锡主动对接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实际行动,17个月建成投片,36个月实现月投片4万片目标。华虹集团董事长张素心表示,华虹集团与无锡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渊源深厚,深化双方战略合作,既符合双方产业发展方向和根本利益,更契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与此同时,无锡坚持把集成电路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已形成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专用材料与设备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1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收达1783亿元,同比增长25.5%。
去年11月1日,无锡市学习考察团来到上海,实地感受“东方明珠”的开放气度、现代气息和高质量发展成就,以期更好接轨服务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在座谈时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期,为上海和无锡深化各方面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要紧密携手、相互赋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聚焦重大项目和共性需要,推进高端产业对接,深化科技创新协同,加强治理经验互鉴,携手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化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杜小刚表示,无锡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全方位合作对接,在产业分工协作、现代治理、城市更新、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更加主动对标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更好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随后在11月中旬,无锡启动针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琢璞”计划,其中组建城建规划、城市管理等专班赴上海相关部门学习治理经验,同时“琢璞”计划还依托上海等地著名学府资源,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补足能力短板。
无锡与上海的共同话题还有很多。去年9月举行的无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5年,无锡将努力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全方位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形成制度化协同推进机制,比如将推动无锡(江阴)港全面融入上海港。上海与无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相信这个故事会越来越精彩。
全面打造“世界级湖区”
太湖沿湖城市有不少,其中无锡人对太湖可谓“情有独钟”。无锡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市歌是《太湖美》,以“太湖”为名的剧院、广场随处可见,太湖沿线散落着灵山胜境、拈花湾小镇、鼋头渚……近年来就连科创带都要以“太湖”命名。太湖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无锡人的“心头宝”。
无锡依湖而生,更依湖而兴。同样在今年2月8日举行的农历新年第一会上,无锡宣布“实施治太项目投资超100亿元,较去年增长260%以上”后,下一句便直抒胸臆地喊出“全面打造世界级湖区”的目标。无锡心中的世界级湖区是什么样?“目前世界比较知名的综合型世界级湖区有日内瓦湖、华盛顿湖和西湖,其中华盛顿湖以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科研氛围、高精尖的产业集群闻名遐迩。”这是杜小刚心中“世界级湖区”的样本,也是无锡对标的典范。
自2020年9月《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布以来,无锡的“头号工程”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已初见成效。如今的太湖湾地区,拥有无锡市90%的省部级科研院所、90%以上的生态旅游资源、70%的高层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该区域以约占无锡1/10的面积,创造出超全市34.3%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物联网、集成电路等细分产业领跑全国。基于此,“我们有对标华盛顿湖区的底气,去打造一个‘科产城人融合’的世界级创新湖区、产业湖区、生态湖区和宜居湖区。”杜小刚说。
世界级湖区首要条件便是好生态。正因如此,围绕建设世界级湖区,无锡在新一轮治太攻坚战上,将坚持“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的总体思路,在排污口排查整治、涉磷企业调查整治、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4个方面持续发力。
好环境带来新经济。但无锡干部深知,与“世界级”目标相比,无锡在科研创新、人才层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太湖湾科创带的‘创新’,不再是无锡以往擅长的应用创新,而是向我们曾经的短板‘源头’创新发起了攻关,这不仅是支撑太湖湾科技创新带高水平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无锡未来发展的重要动能。”为此,无锡正在实施创新企业倍增计划、重大基础设施领航计划和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打造一批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鼓励更多的人才来到太湖湾科创带。当地干部认为,只有每一寸土地产出的都是高质高效、低排低污的“绿色GDP”,无锡的百亿治太才更有意义,人均GDP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的成绩才更有含金量。
与此同时,无锡要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打造“世界级湖区”,必须跳出无锡发展无锡,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与环太湖的长三角城市紧密合作。2020年11月24日,在无锡举行的第二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苏锡常三市决定“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去年发布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积极推动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技创新圈”。去年5月27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安徽省宣城市“两区六市”在无锡达成合作,宣布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研究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专家认为,如今太湖沿岸城市不约而同地在科创上发力,未来,随着盐泰锡常宜铁路、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建成通车,太湖沿岸有望形成“环太湖高铁圈”,环太湖地区未来可能成为长三角的“科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