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立足新时代 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

福建日报2018-01-09 09:55:02

  原标题:新的一年,各项事业如何稳中求进、再上新台阶?

  厦门:立足新时代勇当排头兵

  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8%和8.2%——6日,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用这组数据,勾勒出新一年厦门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新的一年,各项事业如何稳中求进、再上新台阶?厦门提出,立足新时代,勇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

  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质增效,是厦门谋划今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报告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变革,全力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

  这明确了厦门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链群齐抓、赶转并重,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谋划如何落实?报告提出,创新驱动是切入点。要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产业合作对接、要素双向流动等机制。同时,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报告还对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作分门别类的具体阐述:高端制造业带动效应强,要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集聚化、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意味着抓住了未来产业竞争的主动权,要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产业增长支柱;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这些举措,成为厦门加快动力转换接续、蓄积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

  打造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跨岛发展,是厦门一以贯之的战略。此次,报告也强调,要继续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全力打造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这意味着,要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城市发展大格局。

  目前,厦门岛内外以及城乡之间,发展还存在不平衡。报告从空间格局和城乡格局提出要求。一方面,要加大岛外开发建设力度,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推动新城基地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全方位制度支持,吸引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跨岛发展进程中,岛内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主要标志之一。报告着重提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其中,轨道交通方面要完善地铁1号线运营服务,建成2号线车站主体结构并实现洞通,加快推进3、4、6号线建设;城市道路方面要完善“两环八射”快速路网。此外,海港方面要加快国际航运中心软硬件设施配套,空港方面要力促翔安机场主体工程开工。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报告还提出,编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城乡品位。此外,还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报告提出,坚定不移补齐民生短板,全力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此,厦门将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报告提出,针对被征地农民、海域退养渔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同时,织密社会保障网,健全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提高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并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不只是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各方面也在统筹考虑之中,并且有具体措施。比如,教育领域,要建成20个中小学项目、20个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2.75万个。同时,推进名校跨岛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水平。医疗方面,既加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又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设健康厦门。

  精神生活同样受关注。新的一年,厦门将持续做好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让群众从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中受益。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