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由深圳市金融办为指导单位、南方都市报和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金融年会在深圳举办。面对“金融监管与实体经济回归”这个时代命题,本次年会围绕“监管”和“回归”这两大论调,来自学院派和实战派的多名大咖现身说法,深度聚焦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如何“归位”,以及强化金融监管之下金融的创新之道。
深圳市金融办党组成员、巡视员肖志家在年会上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金融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的金融中心城市,深圳始终把金融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之地,组织科技企业创新,反哺小微企业,着眼全球创新布局,用金融活水浇灌世界经济。
独立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基础理论部主任金岩石以专业的视角阐明了新金融的定义。“新金融崛起就是打造了一个投资理财的产业链,从而让钱生钱的产业主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金岩石介绍,投资理财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那么新金融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呢?金岩石认为,“新金融是来源于所有家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城市,其中一部分家庭不知不觉会走进金融,这就是城市金融化。”
面对金融发展新常态,金融监管与实体回归两个议题可谓相濡以沫,相得益彰。融资难、融资贵的背后,到底是“钱太多还是钱太少”?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总理座谈会专家、陆家嘴论坛创始人之一刘胜军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没有在市场上流动起来,钱大部分流动到虚拟经济、在房地产行业,同时市场上存在很多“僵尸企业”,留给创新企业的钱不足够。同时,金融体制的低效,源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这需要由让市场发挥主导权。
作为中国知名民企研究专家,深圳市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曾任伟博士也分享了“中小民企如何借力金融”,为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支招。曾任伟院长首先对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金融难以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的局面进行全面解读,他认为企业的行业选择、商业模式的设计、客户产品定位、现流设计等是重要影响要素。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企业发展阶段、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几个维度,曾院长针对这三方面,提出用行业重新定位,客户信誉带动链条发展,提高产品溢价能力,优化业务模式,完善治理模式和财务管控,来推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渗透作用。
而十九大后,面对金融出现的脱虚向实的难得机遇,中小企业更应该牢牢抓住。曾院长认为,主动提升企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供应链能力,合理选择供应链体系和价值链定位,做好企业中长期的融资规划,合理选择合作的金融机构等,是实体经济主动更好迎合金融经济的利刃。
当前深圳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关键时期,金融业的助力显得举足轻重。面对这盘金融大棋,深圳也涌现了一批先行者。为了向创新进取的金融机构致敬,在压轴环节,本届中国金融年会颁出年度最佳银行、年度杰出金融人物、年度最佳金融创新、年度最佳社会责任等奖项。最终27个大奖项将花落各家,以深圳为大本营的上百家金融机构参与角逐这些荣誉,可谓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