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侗家村寨,米酒芬芳;仙姑岩前,戏韵飘扬;栎木林里,山歌飞扬。9月20日,在“贵州省侗族戏剧文化艺术之乡”天柱县渡马镇的杨柳村,一年一度的“七月二十坪”侗族戏曲节如期举行,四海宾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淳朴的侗家人载歌载舞、热情待客。
“打造永恒的‘七月二十坪’,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基地,建成全镇乃至全县文化旅游的标杆。”渡马镇党委书记杨长燕表示,将利用“七月二十坪”侗族戏曲节这块金字招牌,传承戏曲文化,推动全域旅游,撬动旅游扶贫。
“文媒”联姻,成就文化惠民
渡马“七月二十坪”侗族戏曲节,始称为“莲花坪歌节”,于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日举办,历时3天,主会场设在杨柳村的“仙姑岩”,主要有侗戏、阳戏展演等戏剧民俗文艺演出。
9月10日至12日,农历七月二十至二十二日,天柱县委宣传部与渡马镇政府为让活动更接“地气”,决定由渡马老年大学主办今年的“七月二十坪”活动。“七月二十坪”连续开展的侗戏、阳戏等活动,生动展现了侗家人或高昂或婉转或喜悦或悲凉或缠绵的唱腔,凸显了侗家戏剧的服装美、身材美、伴奏美,彰显了侗家戏剧脸谱、表演方式的五彩纷呈与绝妙新奇,表现了侗家戏剧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的文化精粹。侗家戏剧唤起了游客一次又一次心灵的共鸣,为游客们带来浓浓的侗家戏韵。
戏剧表演
天柱县委宣传部每年都会派出资深记者对这个民间戏曲盛会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并在新华、多彩贵州、新浪、网易等网络平台陆续推出专题报道,转发量超过上千次;贵州新闻联播、黔东南电视台等电视媒体也隆重推出;贵州日报、黔东南日报等媒体也进行了重点报道。今年,天柱县委宣传部续写着同样的“故事”。
“这是对戏剧的关怀,对民生的关注,不仅渡马群众享受到了侗家戏剧文化的韵味,更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受到了侗家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渡马镇分管旅游文化的党委组织委员袁灿平说,传统文化搭上媒体的“快车”,让藏在深闺的文化资源成为大山里的“金宝贝”。
未雨绸缪,推进旅游扶贫
新硬化的水泥马路四通八达,从天柱县城和白市方向涌进渡马镇的车辆川流不息。来自长沙的游客杨燕语说:“闻着稻谷的秋香,只为一睹心驰神往的‘七月二十坪’。”
在渡马镇杨柳村53岁的村民梁庄涛的印象里,今秋最忙也最开心,他的小吃店客流如潮,米豆腐、凉粉、榨粉等每天要卖400多碗,收入1000多元。村里57岁的农民龙凤兰过去卖蒸红苕、葛苕、地瓜等都是很少有人问津,现在这些农产品却是一度脱销。
渡马镇党委书记杨长燕介绍,全镇所有饭店、小吃店客人爆满,米酒、烟狗肉、马打滚、油炸粑成为游客争相品尝的美食,葡萄、梨子、小竹篮等土特产供不应求。仅农历七月二十这一天,渡马镇就接待省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万多元,数百名贫困群众享受到“旅游红利”。
旅游扶贫,未雨绸缪。借着“七月二十坪”这个文化宝贝,渡马镇党委、政府决定,在“七月二十坪”的周围打造百亩黄桃基地、百亩菊花基地、万亩凤柚基地,让游客在感受浓厚的戏曲文化之时,同时享受花果飘香的世外桃源。
“脱贫有了方向路径,致富信心更大更足。”渡马镇龙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光刚抓住旅游扶贫的机遇,成功试栽50株芒果,明年就可挂果,木瓜也即将移栽下地,农家乐建设稳步进行。他说,明年的“七月二十坪”将是戏韵与果香齐飞的世界。
加速发力,建设全域旅游
巍巍仙姑,天造地设;奔腾渡马,戏韵飞扬。渡马镇作为天柱县“七月二十坪”歌会的中心歌场,早在清朝咸同年间就有了戏剧旅游的萌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吸引日本“中国民俗第三次访华团”前来采风;2014年渡马镇获评“贵州省侗族戏剧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渡马镇杨柳村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渡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中建表示,该镇在2016年提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镇后,一直在探寻突破口、提升品牌影响力。而如今,“七月二十坪”已成为建设全域旅游的发力点。
贵州民族大学副研究员龙昭宝一直潜心研究侗族戏剧与旅游的关系,他认为,建设以“戏韵”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打造“永恒的七月二十坪”将成为一种新模式。
铸就戏剧品牌,旅游效应凸显。渡马镇今年“七月二十坪”侗族戏曲节,继续坚持主打侗戏和阳戏。侗戏《三打白骨精》《大破天门阵》《长坂坡》和阳戏《盗菜》《三娘教子》《谢文清南山耕田》等10多个剧目轮番上演,引来省内外10余万游客“大快朵颐”。
侗戏表演
据统计,今年“七月二十坪”戏曲节期间,渡马镇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多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40%。(文 陈光昌 彭敏 图 刘才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