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电影资料馆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策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9-14 10:17:33

中国电影资料馆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策划

  中国电影资料馆推出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策划“翻身道情”篇部分影片海报。

图①:《姊姊妹妹站起来》海报。图②:《黄宝妹》海报。

图③:《祖国的花朵》海报。图④:《我们夫妇之间》海报。淘票票供图

  9月4日晚,虽然秋雨绵绵,但位于北京小西天的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依然人头攒动。笔者和数百位观众一起观看了诞生于1951年的国产影片《姊姊妹妹站起来》。女主角大香在旧社会被骗进妓院遭受欺压的不幸遭遇令人扼腕,新中国成立后她和姐妹们重获新生的情景又让人无比振奋。这部影片取材于1949年11月北京市政府一举封闭全市妓院的史实,导演陈西禾通过深入采访写出剧本,还大胆起用业余演员,从翻身妓女中挑选演员参与电影拍摄。影片生动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体现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

  这部影片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推出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策划首场放映。从今年9月至12月,这一特别策划通过“翻身道情”(1949-1978)、“时代新声”(1979-2002)、“人间烟火”(2003-2012)、“盛世影韵”(2013-2024)4个篇章,精选一系列经典影片进行展映,让观众重温被光影铭记的历史,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

  精心选片

  “电影承载着社会文化记忆,同时又是一面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从1949年至今出品的电影,管窥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中国电影资料馆公共事业部副主任、策展人沙丹说。他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诞生的影片数不胜数,综合考虑影片的历史性、时代性、艺术价值、社会意义以及观众需求等方面,最终他们确定了30多部影片入选本次特别策划。

  他表示,选片的首要标准,是影片承载的历史含量与时代精神。从《黄宝妹》里劳动模范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乘风破浪,到《十八洞村》里精准扶贫政策下的乡村蜕变;从《开国大典》再现新中国成立的辉煌时刻,到《横空出世》里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壮丽篇章;从《静静的嘛呢石》里藏族少年纯真视角下的现代与传统交融,到《蓝色防线》记录的中国维和部队在非洲英勇无畏、执着坚守……每一部作品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共同绘制出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发展图景。

  策展团队还巧妙运用了对比放映的方法。例如,将同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妓女改造题材的故事片《姊姊妹妹站起来》与纪录片《烟花女儿翻身记》形成对比,又将《烟花女儿翻身记》与讲述纺织女工在工厂当家作主,进行热火朝天劳动竞赛的《黄宝妹》进行联映,不仅增强了叙事的深度与广度,更让观众在对比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冲击。两部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纪录片《人民的新杭州》与《漫步北京》也是联袂登场,带领观众一览上世纪50年代北京与杭州的社会风貌,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共鸣。

  影片的艺术价值和表现手法也是选片时的考量标准。由郑君里执导的《我们夫妇之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新中国成立后干部家庭的生活变化和观念冲突;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传唱至今,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经典;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汇集了多种艺术形式,搬上大银幕时,以多机位呈现了舞台演出的盛大规模;《开国大典》将历史与艺术充分结合,真实而富有史诗感;《回西藏》生动讲述了到西藏工作的主人公与一位藏族同胞从互不理解到成为生死之交的过程……这些影片,是电影艺术长河中的璀璨星辰,也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的生动注脚。

  经典重生

  《姊姊妹妹站起来》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一行文字说明:“本片于2013年修复。”

  此次特别策划展映的影片中,有一些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团队将胶片时代的电影拷贝进行扫描,实现数字化并进行修复的影片,包括《姊姊妹妹站起来》《黄宝妹》《我们夫妇之间》《锦上添花》等。《烟花女儿翻身记》《祖国的花朵》《人民的新杭州》《漫步北京》《东方红》等也已经通过扫描,实现数字化,尚待修复。此次特别策划放映的《开国大典》虽然并非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但也是4k高清版。

  据介绍,电影修复工作并非简单的图像复原,需要经过物理修复、数字修复和艺术修复3个阶段。首先要对胶片进行接补、清洁,再将胶片上的影像扫描转换成数字文件,利用数字技术处理掉色、划痕、霉斑、抖动、闪烁、噪声等问题,接下来进行色彩校正和画面调整等,确保影片的艺术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和提升。

  沙丹表示,选择哪些影片优先修复,要基于4大原则——迫切性、艺术性、可利用性与可修复性。那些年代久远、保存状况较差且急需保护的影片会得到优先修复。比如《开国大典》等既具有极高时代价值,修复后又会经常被放映、研究的影片,无疑成为修复的重点对象。

  《锦上添花》讲述了一个火车小站上新老站务员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种种趣事。据介绍,修复团队在修复这部影片时,力求保留喜剧原作的神韵,同时赋予其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和美感,让观众在观影时感受到电影艺术穿越时空的魅力。

  修复一部影片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影片的可利用性以及影片原始素材是否完整、是否具备足够的修复空间,也是修复的重要前提。《姊姊妹妹站起来》《我们夫妇之间》等的修复,也都因为它们既具有修复价值又具备可修复条件,才在修复团队的巧手下重获新生。

  老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因此,影片修复不仅需要提升画面质量,还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留影片的原始风貌和特色,以确保修复后的影片既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又能忠实反映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如此次放映的《姊姊妹妹站起来》数字版依然保留了胶片电影放映过程中更换胶片卷时短暂的几秒钟“黑场”。

  跨时代共鸣

  本次特别策划不仅是一场新中国电影艺术的巡礼,更为观众开启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让人们通过重新观赏那些镌刻着时代烙印的经典之作,触摸历史的脉搏,聆听岁月深处的回响,感受前辈们为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体会到那些曾经激励人心的故事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力量。

  在光影交织间,观众看到祖国变化发展的轨迹,听到社会进步的坚实足音。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李先生观看《姊姊妹妹站起来》后表示:“这部影片虽然只有一条主线,情节也比较简单,却通过深入的挖掘和传神的再现,表现出人物在旧社会的悲惨命运和在新中国的美好未来,真实而震撼。”

  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观众也通过老电影找到了共同的情感纽带,实现了跨越年龄层的对话。看完《烟花女儿翻身记》和《黄宝妹》后,亲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观众很激动,这些影片唤起了他们珍贵的记忆。余女士感慨地说:“影片中讲述的很多是我们经历过或看过的事情。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间点被集中再现,让我感慨万千。”而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些老电影则是一次宝贵的历史教育。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杨女士表示:“我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之甚少。但通过这些影片,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奋斗进取的精神风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前辈们的辛勤付出。”

  有过传媒从业经历的李女士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常客。她认为,在《黄宝妹》这部纪录片中,导演谢晋不仅大胆结合剧情片的拍摄方式,还巧妙运用现代电影手法和新技术,用二次曝光将戏曲片段中的仙女舞蹈与女工工作两种场景融合在一起,既有真实性又有艺术性,“这种创造力和前卫程度令人敬佩”。她表示,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影片具有电影史资料性质,不仅给观众提供良好观影体验,更引领观众对电影史和电影文化进行深度探索(人民日报 张怡靖 苗 春

编辑:韩嘉慧
在信息的海洋中为您导航陪您去周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