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华数机器人车间。新华网发(水土高新生态城供图)
新华网重庆8月10日电 吸引四家排名世界前五的机器人制造巨头落户、成立国内首家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布局西部唯一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分中心……近年来,重庆加速布局机器人研发、制造等全产业链,试图以其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重庆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汽车、笔电为代表的制造行业正面临人力成本上涨、产能过剩、结构性调整等挑战,急需通过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传统制造工厂向智能工厂转型升级。在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忠就公开表示,机器人产业在重庆发展“红火”,重庆已经日益成为全国重要的机器人生产基地之一。
作为重庆智能产业集中发展的主承接平台,两江新区水土高新生态城正在努力打造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高地。目前,发那科、库卡、ABB、川崎、华数等国内外机器人龙头已成功落地,基本形成以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重庆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一区六平台”产业生态,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区、标准检测评定平台、融资租赁支持平台、展示互动体验平台、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平台、应用研发、人材培训和创新孵化平台。
巨头抢滩 世界前五机器人厂商来了四家
川崎、库卡、ABB、发那科……世界排名前五位的机器人厂商已有四家来了重庆,均落户在水土高新生态城。作为重庆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承载地之一,这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工业机器人聚集、服务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起步、产业生态日渐完善”的产业格局。
巨头为何纷纷选择布局水土高新生态城?
“区别于国内其它区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水土高新生态城坚持推动‘政、产、学、研、用、金’的垂直一体化整合,着力于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市场为驱动,以打造生态集聚产业,以完善链条吸引企业。”水土高新生态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外企加速布局的同时,华数、国评中心、海浦洛等国内知名机器人品牌也纷纷抢滩,以求在庞大的机器人市场分得一杯羮。
目前,川崎研发的双腕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已经畅销国内外市场;华数推出的打磨领域专用机器人及六轴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等,赢得了不少企业订单。他们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注入了全新活力。
据介绍,水土高新生态城经过8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以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重庆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一区六平台”产业生态,引进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项目近15个,合计签约投资额近2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33亿元。
川崎机器人展示大厅。新华网发(水土高新生态城供图)
产业驱动 “重庆造”机器人可融资租赁
当前国际上常用万名产业工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这个数据也叫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约为50台/万名产业工人,未来3年内,这一密度有望提升到150台/万名产业工人。
如何有效地提高重庆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让这一数据实现稳步提升?
“让机器人自己去挣买自己的钱。”2014年,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水土高新生态城诞生,这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机器人融资租赁的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工业机器人价格不菲,为了降低企业的资金投入,特意采取了融资租赁这种创新手段,在推广工业机器人使用的同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让企业可以提前使用机器人。
“举个例子,我们购买机器人租给企业,企业支付首付款,以后分期还款,资金压力小了,可以把钱投入到研发等其他领域。”该负责人称,目前通过这种这种融资租赁模式,已累计完成工业机器人销售超过2200台,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销售1000台。
在两江机器人展示中心门口,机器人正欢迎四方游客。新华网发(水土高新生态城供图)
创新路径 探索“机器人+旅游”新模式
当机器人遇上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水土高新生态城区内的两江新区机器人展示中心组织游客体验了一把新型旅游方式——工业旅游,通过参观体验机器人全产业链,体验智能家居、VR虚拟现实等,让游客们现场感受“机器人王国”的魅力。
据介绍,这是该展示中心启动工业旅游项目的第一步,未来,这里将结合川崎、华数等机器人厂商开展工业参观、旅游等活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两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知名度。该展示中心也将被打造成为两江新区工业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作为重庆两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 两江机器人展示中心内设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展区,汇聚了川崎、ABB、发那科等众多国内外顶级机器人品牌,已成为国内展示机器人科技前沿的主流阵地和公共窗口。同时,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两江新区分会在此挂牌。目前,重庆两江机器人展示中心已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红领巾教育实践基地”。
按照规划,到2020年,水土高新生态城将实现年产工业机器人1.2万台、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2万台以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中国机器人产业高地。(组稿:刘淳 参与采写:绍以南 刘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