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红色力量”助力优质高效建设冬奥场馆

中国新闻网2018-07-02 09:13:52

  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1日电 (记者 尹力)2022年冬奥会现已进入“北京时间”,各项筹办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为确保多个重点项目能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高质量完成,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的负责单位大力发扬党建引领作用,以一股“红色力量”助力优质高效建设冬奥场馆。 

  鸟巢项目总工程师再度操刀“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新建场馆。为在赛后实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的全覆盖,给民众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动空间。该场馆特别采用了全冰面设计,1.2万平方米的冰面也创下了亚洲之最,其中每一块冰面都将实现“单独控温”,可分区同时使用。 

  该馆的建设创新采用PPP模式,由北京国资公司、首开股份、北京城建集团、北京住总集团和华体集团共同组成五方股东成立公司,并成立国家速滑馆党委。曾担任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总工程师的李久林再度出山,成为国家速滑馆工程总工程师。 

  作为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中共党员,李久林致力于将国家速滑馆打造成为世界最大跨度的正交双向索网屋顶体育馆、亚洲最大冰面体育馆、高度智慧化的体育馆。在建造过程中,“冰丝带”面临一系列“前无古人”的技术难题,他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承担起整个工程的技术创新策划和组织管理工作,积极解决具有重大风险的关键施工技术难题,特别是针对国产高钒密闭索在大型体育场馆的首次应用,李久林组织了厂家考察、方案论证、样品试制、模型实验等几十项准备工作,为世界最大单层索网屋顶体系的成功施工做好充足准备。 

  根据计划,国家速滑馆将于今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真正“拔地而起”。2019年10月可完成制冰工程,年底实现基本完工。作为一座绿色环保的智慧场馆,“冰丝带”在制冷中产生的余热可以为运动员提供生活热水和冰面维护等,每年能节省180万度电。 

  党员突击队解决崇礼铁路太子城隧道施工难题 

  作为2022年冬奥会重点配套交通工程之一,崇礼铁路全长53.84公里,预计将于2019年底竣工。其中的关键性工程太子城隧道全长4775米,由中铁四局建设。为保证崇礼铁路项目进度,650名建设者克服隧道围岩差、隧道富水等问题,坚持隧道内施工,预计该隧道将于今年贯通。 

  据中铁四局集团崇礼铁路三标项目党工委书记丁亚文介绍,太子城隧道在掘进过程中曾遭遇大量地下水,党员突击队队长赵卫华带着队员们爬上透水最严重的围岩山体上实地勘察。凭着在国内多条高铁的施工管理经验,赵卫华果断做出调整隧道角度的决定,解决了不良地质对隧道施工的严重干扰。 

  根据隧道断面大小及隧道施工方法,项目部采取一级机械化配置方案,加强了机械设备工装化和施工工艺的创新,形成了9条机械化配套作业生产线,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施工中安装使用了液压式仰拱弧形模板、定位卡具模板、防脱空报警系统、蒸汽养生台车、水沟电缆槽台车等先进设备,使隧道掘进达到良好效果。 

  崇礼铁路建成后,将与新建的京张铁路一起,形成北京市区至崇礼赛区快速、便捷的客运通道,对崇礼区加快融入首都经济圈,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亦有重要意义。 

  张家口市气象局极端天气仍坚持完成建站任务

  北京冬奥组委于2017年8月要求加快推进赛事核心区14个气象观测站建设任务,需确保雪季前投入运行。为全力推进冬奥项目建设,张家口市气象局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冬奥工作专班,统筹规划,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赛区海拔高、上冻早,时间紧、任务重。张家口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长樊武于10月13日至11月6日间,带领冬奥工作专班几名党员,会同崇礼区气象局、设备生产厂家、施工单位共20余人赶赴云顶雪场,奋战在一线工地二十多天。 

  期间,由于持续数天的大风强降温天气和雪场造雪,使得建站工作非常艰难。为避免下山再上山耗费大量时间,建站人员大多是自备干粮连续作战,完成站址勘察、基础建设、设备安装等任务,按时建站并获取符合国际奥委会要求的各场馆气象数据,为场馆建设气候评估及重大赛事和重要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截至2017年11月5日,2022年冬奥会云顶滑雪公园场地新建6个气象观测站,冬季两项中心场地新建5个气象观测站,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场地新建3个气象观测站,张家口赛区赛事核心区2017年气象观测站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至此,张家口赛区赛事核心区共建成25个气象观测站。 

  下一步,赛事核心区气象观测站将做好设备维护保障和数据分析应用服务,为冬奥会场馆建设气候评估、重大赛事和重要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编辑:李胜兰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