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圣地"崆峒山"以武为媒" 承袭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新闻网2018-04-11 09:05:02

  中新网兰州4月10日电 (崔琳 郭蓉)4月初,“道源圣地”甘肃平凉市崆峒山下还有几分凉意,被雾气笼罩的崆峒文武学校一大早就传来阵阵呐喊声,学员们拉筋、打拳、练习硬气功破砖以及飞龙棍、崆峒福拳、花架剑等崆峒绝技。

  崆峒武术始创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中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今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花架门”,正式完成了崆峒派武学的整体架构。

  今年18岁的安胜发,每天坚持5点30分起床训练,学习崆峒武术已有五年。他告诉中新网记者,自己年少时很顽皮,父母才送他来习武。没想到训练久了,不仅让他强身健体,更让其通过武术领略到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整个人都变得积极向上了。

  “武术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仅想让别人了解崆峒武术,更希望它走出国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崆峒武校招生办老师宋瑾光坦言,该校大部分学生在进校之前都与安胜发有相似经历,他们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理想,但通过学习磨练,从学校走出去的学员们大多数成为了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毕业于西安体育大学的马喜真,现任崆峒武校总教练,他大部分时间都跟学员们一起度过。自幼在崆峒山脚下长大他,对崆峒武术很痴迷也颇有研究。

  马喜真介绍,崆峒派武术非常有特色,骑兵门器械非常多,有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它们都来自于民间的农耕工具。

  “以前崆峒武学鲜为人知,近年来,平凉官方常常组织我校学员去国内外交流比赛,不仅内地多个城市留下身影,香港、俄罗斯都留有我们的脚步,目的在于让崆峒武术文化传承下去。”马喜真讲述,记得一次他们在外地表演崆峒武学中的“飞龙双跃”,吸引了大批民众喝彩,这也让他们更加有信心。

  中国崆峒武术研究会会长、平凉市崆峒文武学校校长王彪说,如今的崆峒武校已有300余名学员就读,并在广州、上海及日本东京、大阪等地区成规模化发展,崆峒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正向世界展现它的文化内涵。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