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三城一区”建设 勾画科技创新蓝图

光明日报2018-02-22 10:35:29

  原标题:“三城一区”勾画北京科技创新蓝图

  2017年,北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左右,居全国首位,取得了一大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若干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的并跑者甚至领跑者。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站在新时代起点上接力探索、接续奋进的关键之年。北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建设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安全、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布局,尤其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三城一区”的建设:

  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北京出台“创新发展16条”,城市创新形象进一步鲜明,突破了一批全球领先的颠覆性前沿技术,比如百度实施开放自动驾驶平台计划(Apollo计划),积极抢占无人驾驶领域制高点,旷世科技、商汤科技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围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正在形成集群式突破。今年将着力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和聚集能力,强化城市创新形象,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突破怀柔科学城,以百年科学城标准打造新时代科学城新标杆。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获批,超顺排碳纳米管、纳米发电机、动力电池等48项科技成果在怀柔科学城落地,为怀柔科学城2018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将深化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年内实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大科学装置,以及新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工建设。引导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国际资源广泛参与,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建从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到高精尖产业的创新链。

  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鼓励入驻的央企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投资孵化、科技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推进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协同创新。

  优化提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与三大科学城的对接转化机制,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好“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另外,北京还将充分发挥中关村改革试验田作用,在国有科技类无形资产管理、成果转化人员激励、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机制、推动中央在京单位试行本市创新政策等方面重点发力。在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税收优惠、扩大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范围、生物医药材料通关便利化等方面,争取实施新一批创新政策。

  集聚培养顶尖人才。面向全球遴选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领衔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深入落实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化政策,加大对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来京创业的支持力度。在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未来科学城和新首钢试点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优化医疗待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

  大力推进开放创新。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促进总部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国际科技组织等在京落户。建设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积极发起并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增强北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还将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与在北京高校院所的深层次对接机制,在筛选、培育、孵化环节占得先机。围绕十大高精尖产业,引导各部门、各区制定导向明确的鼓励政策,支持各区开展成果对接以及中试基地建设,完善土地、资金、服务等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条件。实施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市融资、产业投资、人才引进、外资开放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形成政策“组合拳”。

  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将全面完成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许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