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冬收芦苇巧生金

新华网2018-01-18 14:07:21

白洋淀:冬收芦苇巧生金

  1月17日,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村民在白洋淀内收割芦苇。

  近年来,位于白洋淀畔的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通过成立芦苇工艺专业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老人就业,实现芦苇产品的批量生产。村民们利用冬闲时节,将收割的芦苇加工成颇具水乡风情的苇席、苇帘等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300万元。昔日并不起眼的芦苇,如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小金条”。

  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白洋淀:冬收芦苇巧生金

  1月17日,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村民在白洋淀内收割芦苇。

  近年来,位于白洋淀畔的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通过成立芦苇工艺专业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老人就业,实现芦苇产品的批量生产。村民们利用冬闲时节,将收割的芦苇加工成颇具水乡风情的苇席、苇帘等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300万元。昔日并不起眼的芦苇,如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小金条”。

  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白洋淀:冬收芦苇巧生金

  1月17日,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村民在兆龙芦苇工艺专业合作社内加工芦苇。

  近年来,位于白洋淀畔的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通过成立芦苇工艺专业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老人就业,实现芦苇产品的批量生产。村民们利用冬闲时节,将收割的芦苇加工成颇具水乡风情的苇席、苇帘等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300万元。昔日并不起眼的芦苇,如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小金条”。

  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白洋淀:冬收芦苇巧生金

  1月17日,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村民在白洋淀内收割芦苇。

  近年来,位于白洋淀畔的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通过成立芦苇工艺专业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老人就业,实现芦苇产品的批量生产。村民们利用冬闲时节,将收割的芦苇加工成颇具水乡风情的苇席、苇帘等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300万元。昔日并不起眼的芦苇,如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小金条”。

  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白洋淀:冬收芦苇巧生金

  1月17日,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村民在兆龙芦苇工艺专业合作社内搬运芦苇席。

  近年来,位于白洋淀畔的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通过成立芦苇工艺专业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老人就业,实现芦苇产品的批量生产。村民们利用冬闲时节,将收割的芦苇加工成颇具水乡风情的苇席、苇帘等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300万元。昔日并不起眼的芦苇,如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小金条”。

  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白洋淀:冬收芦苇巧生金

  1月17日,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村民在兆龙芦苇工艺专业合作社内加工芦苇席。

  近年来,位于白洋淀畔的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乡梁沟二村通过成立芦苇工艺专业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老人就业,实现芦苇产品的批量生产。村民们利用冬闲时节,将收割的芦苇加工成颇具水乡风情的苇席、苇帘等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300万元。昔日并不起眼的芦苇,如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小金条”。

  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  相关新闻  —